一次性付50万元“会员费”的创新养老服务,是如何让老人青睐的?
人物简介
奚志勇,上海人,1960年生,长江商学院EMBA硕士,现任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养老产业联盟创始会长,中国房地产协会理事,中国福利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亲和宇宙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
在奚志勇的倡导下,亲和源自2008年起成功举办了九届“中国养老产业高峰论坛”。论坛就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养老产业与现代化服务业”、“老年友好型城市与住区建设”、“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国际老年机构质量管理”、“银发事业、金色产业”“大型养老项目的管理和服务”等热点话题进入深入的理论研讨,在中国养老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奚志勇对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养老行业领域内的典型代表人物,获得上海市“两新”组织优秀党建工作者、上海“公益人物领军奖”、长江商学院“长江人物”、“中国房地产优秀企业家”、“中国(行业)品牌十大创新人物”及国务院中国社区调查所年度“十大突出贡献人物奖”等荣誉称号。
开启养老事业的逐梦之旅
2003年,奚志勇告别了28年工龄的公务员岗位,“弃政从商”。他在政府任职、负责招商引资的时候,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时间奔波外地。有一年,母亲生病给他电话,作为孝子,本应多花时间照料和陪伴母亲,他接到电话却赶不回来,深感愧疚的那一刻,他真切感到,养老服务是社会的“刚需”,养老产业那时就在他心底悄悄埋下了种子。2003年,喜欢自我挑战的他,毅然决定“弃政从商”,告别有着28年工龄的公务员岗位,一切归零,重新出发,应邀去上海建桥集团赴任总裁。
而勇敢地跨出这一步,根子上在于想透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继续待在政府机关做个不大不小的官员,还是在市场奋力搏击、做自己更有兴趣的事业?思索的结果,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后者。他说:“我做过农民、工人,也做过干部,却没有做过企业家,如果我听从内心召唤去拼搏而成为了一名企业家,此生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奚志勇说最怕接到的就是家里的电话:丈人突发脑梗、母亲身体不适、父亲摔伤......但在00年之初的几年,整个中国的养老产业仍未萌芽,社会养老理念落后、保守!人们观念里的“养老”,就是养老院里“一张床”和医院、监狱一样的“床”,没有自由、隐私、尊严!
于是他去探索,什么是现代养老理念?什么是人性化养老服务?什么是可持续的养老商业模式?2005年,奚志勇正式成立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养老事业的逐梦之旅。
颠覆传统的养老理念
奚志勇对于养老机构抱有这样的观念:第一,它首先应该是“家”的延伸,是过去生活的延伸,而绝对不应该是一张临终关怀、毫无自尊和隐私的“病床”;第二,“Yes”文化,即所有服务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为目的;第三,“用进废退”思想:只有当老人需要服务的时候,才尽力给予满足,而不是按照服务者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老人各种“服务”。
这样的养老,核心只有一个:千方百计让老人觉得快乐!
“亲和源”刚落成的时候,社会上对“会员制”并不理解。人们熟悉的是买房子,而亲和源开发的社区不卖产权,只卖服务,每户一次性支付50万元“会员费”,每月还需支付生活管理费,这样的创新服务,即便是见过世面的上海人也没接触过,有人尝试了,也有人买了会员卡一度又后悔,吵着要退会。但是,随着入住老人的亲身体验,亲和源的先进理念、服务品质受到了欢迎,“会员卡”变得热销。亲和源的“会员卡”像国外的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一样,一次性缴付入会费后,终身享用,而且会籍卡还可以转让。如今,一张会员卡的价格已升至168万元,不少离退休老干部、有知名度的文体明星等纷纷落户“亲和源”,僧多粥少,眼下市场上一“卡”难求。
究竟是怎样的服务,赢得了中高层老年人普遍青睐呢?
亲和源搭建的是养老“平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康复、营养餐饮、文化娱乐等等,都要纳入平台的管理范围,却不自己“包揽”,而精选和整合市场上具有品牌影响力、专业化程度较高、符合亲和源服务理念的资源。
亲和源还创新性地给每栋楼的老年住户提供三大“秘书”:生活秘书、健康秘书、快乐秘书。每一位入住会员都有自己的专属秘书,秘书成为会员与养老服务资源之间的“沟通之桥”,老人有何需求,“吩咐”一下秘书就能得到妥善安排。而秘书们的工作呢,也有了“科技装备”,他们采用网络软件,通过采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等各方面的数据,对老年用户实行精细化管理。为什么事事能做到如此体贴?因为亲和源的管理服务并不依靠表面化的“咋咋呼呼”,而是细润无声,充分运用电脑“后台管理”所采集到的信息,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打造养老领域的“黄埔军校”
公益解决的是企业不敢做的,而社会特别需要的事。奚志勇强调养老的问题,未来必须要靠产业与公益来解决。
奚志勇分享了曾经去英国考察的经历:“我们碰到巧女(基金会)的创始人,她提到的概念更超前,她认为公益社会主义即将到来,她有一个更高的视角。善经济从我们老百姓的思维角度来说是一个良性的背景,也就是说未来暴利时代越来越少,我们可能处于更多的是解决社会问题,更多的是拿着这个来发展企业,发展社会,这样大家更容易接受。因为你要解决两极分化,必须让中低端的客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是不行的,一定要让产业来让利公益。”
在考察了欧洲很多的国家之后,奚志勇总结出国外对公益的理解: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做公益最重要的是作为公益人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社会痛点,为了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只要没有法律的限制,就应大胆去干。
奚志勇认为,公益经济、善经济认为至少能表述两个理念,一个是心态比较平的,对利润或收益的追求是合理的,是一个良心经济。第二个它出发点解决的是社会问题,是社会痛点,而不单单是某一个产品的事。他认为,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那么未来,养老经济可能就是一个善经济的表现。
为解决养老行业人才紧缺的社会问题,奚志勇正在努力实现用公益共创“黄埔军校”。这个想法来自于奚志勇去夏威夷参加东西方文化交流论坛的时候,他在大会上做了承诺,希望在中国为养老产业每年培养20位学生,用10年时间,培养200名养老行业“黄埔军校”的学生。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个黄埔军校,而奚志勇培养“黄埔军校”的学生,是站在产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产业不是亲和源的,也不是任何个人的,是整个社会的,那“黄埔军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也是社会的。
奚志勇说,接下来要用10年时间打造“黄埔军校”,但是“黄埔军校”的成功与失败,好不好,让社会来考量。创业的路上太多的教训告诉奚志勇,理想化的东西可能很难在最后有好的结果。正像10年前创建亲和源的时候,亲和源起步的太早,受了很多“折磨”,尽管今天熬过来了,对股东的还是没有很好的回报。这个“黄埔军校”也会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打造。亲和源这10年是在这么多的观众和朋友以及同事、会员以及政府领导的支持帮助下熬过来的,所以,“黄埔军校”同样只要得到大家的支持,也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