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空间】在“适”上下功夫 为老年人多些“量身定制”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小改造”承载“大幸福”。在家走路怕摔、洗澡怕滑,出门不会用智能设备、打不到车,就医不会线上挂号……日常生活中,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却是“步步惊心”的“大事”。如何通过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放心、更舒心,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
蹒跚学步时,父母曾呵护备至,生怕我们摔倒;到了他们腿脚不灵便时,我们也需要担起责任,多些关爱。事实上,在家庭中,有时就是对生活设施稍加改造,就能让老人生活得舒适些,比如马桶两边安装扶手、卫生间进行防滑处理、床边安装护栏等。改造后,既让老人的生活少些“磕磕碰碰”,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子女的照料负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适老化改造势在必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不过,与老龄化同期而至的还有银发经济的滚滚浪潮。前不久,阿里巴巴发布的老年人消费报告显示,2022年老年人消费市场增速达20.9%,银发经济的新增长点正从传统的健康医药转向美容、旅行、智能设备等。可以说,适老化改造,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举措,也对释放新兴消费、培育经济动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适老化改造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到《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再到《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政策举措不断完善。实践层面看,当前的适老化产品愈加多元,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在互联网平台上大放异彩,还有很多地方将适老化改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和市政配套建设中,等等。
然而,适老化改造还面临一些不足。比如,有的App虽然开发了“老年模式”,却走形不走心,在首页把字体、图标大小等调整为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模式,但进入二级界面后又和普通版一样;一些智能化家电操作复杂、功能繁多,说明书也字号偏小,让老年人望而却步。
每个人都将老去。事实上,适老化设施人人都用得上,越早建设,越能摊薄成本、扩大受益群体;越早开展,越能积累经验,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改善民生。揆诸现实,一千个老年人家庭,可能需要一千个适老化改造方案。因此,不妨紧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从细微处着眼,在“适”字上下功夫,提高针对性,多些“量身定制”,从而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共享时代发展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适老化改造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过程,单靠政府投入力量有限,需要社会、企业、家庭等共同发力。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加强产业扶持,鼓励更多优秀企业参与适老化改造,从而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多一点“适老化”关怀,推出更完善的适老产品与服务,不仅是为了他们的现在,也是为了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