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人口老龄化加快到来,如何积极应对?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时间:2023-12-25
字号: [小] [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23-12-25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近日发布《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53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36万人。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加剧 挑战与机遇相伴

“老龄化程度的持续深化,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比如对我国财政支出、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投资、消费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首先是老年抚养比会上升,财政用于老年人的支出将进一步增长。其次是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由于老年人占比的增加,不仅整个劳动力总量下降,而且劳动力的年龄也在上升,出现了劳动力平均年龄增长的现象。再者对投资和储蓄也会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储蓄意愿更强,对投资更趋于保守。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都将产生影响。

冯文猛指出,老龄化也会带来银发经济的兴起。截止到202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2.8亿人,到今年末大概率超过3亿人。今年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是一个高峰期,新进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量预期在2000万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将产生强大的需求,会拉动银发市场消费的快速扩张。银发经济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之一,将会呈现很强的增长态势,需要积极培育。

“从社会角度看,老龄化的深化会带来一些新的现象以及代际问题的增加。”冯文猛认为,社会照料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包括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照料需求。另外,随着老年人数量的增长,进一步打造敬老孝老社会环境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社会用于适老化设施、老年用具、文体用品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从资源分配上将会更加向老年人倾斜,会带来代际资源配置的重新考虑。

向老龄友好型社会进一步迈进

对于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到来,我们需要作好哪些准备和应对措施?首都医科大学老年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肖树芹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持续加深,老年人口增加和老年抚养比不断增高,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劳动力市场面临较大压力。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健康服务体系,包括出院后的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方面需求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家庭养老功能难以满足养老需求,养老供给仍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等问题,一些长期影响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社区基层为老服务机构数量和当前社区居家老人的照护需求仍有差距,服务人员尤其是健康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亟需提高。此外,老年人对目前服务的信息了解不足,购买力不足,利用不充分。

肖树芹认为,我们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不断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使经济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建设,加快积累人力资本,提高养老人才培养,强化服务能力,特别是社区居家的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仍需加大力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优化服务政策,创造良好服务环境。普及老龄化国情教育,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在冯文猛看来,未来我们将会朝着老龄友好型社会进一步迈进,包括我们的硬件、软件、制度、相关的社会氛围等都需要配套跟上,我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和准备。

他表示,一是从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来说,要逐渐趋向适老化,如何充分考虑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十分重要。家庭内部的居住方式适老化建设、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生活困难老年群体的救助、给老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社会的平台和渠道等方面都需要加强。

二是在适老设施建设方面,家庭、社区、城市的硬件设施建设如何适老都要提上日程,这非常重要。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考虑老龄化的问题,因为一旦房子等设施建好了,如果没有考虑老人的问题,将来改造起来很困难,成本也会更高。

三是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也要相应加强。很多老年人有慢性病,做好其健康管理只靠三甲医院并不现实,只有让基层的医疗机构发展起来,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才能做好周边老年居民的慢病管理、提供连续性服务。

“老龄友好型社会,不仅是文化氛围等软件方面的建设,也要考虑从硬件到制度再到经济发展模式等方方面面,这是全方位的。”冯文猛认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林春霞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