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民办托育市场运营回顾
2022年即将结束,随着疫情防控逐步全面放开,成都绝大多数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上,也即将逐步回归到正轨。
2022年,是颇具坎坷的一年,特别是对于成都的民办学前教育来讲,几乎是等同于“团灭”,妥妥的“虎头蛇尾”。个中辛酸,想必大家都能够体会,我就不赘述了。今天在这里,我从一个学前教育从业者的角度,主要是针对成都的民办托育做一个年度回顾和总结,以此共勉。
从2021年开始,随着国家政策的密集发布,相关托育服务体系及管理日趋完善;在2022年,成都的民办托育机构开始占据市场主流,“医养结合”、“科学育儿”、“保教并举”、“系统早教”、“幼儿差异化评估”成了各大托育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相关医疗服务机构也向下开始了托育业务的布点布局,比如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
然而在成都,众多家庭尽管有如此之多的托育选择,但是需求转化为送托行为依旧是存在难点。一方面,纸面上是托育市场需求量广袤无垠,另一方面,我在成都5+1区域,每个区域随机筛选了25家托育机构,总计150家园所的综合统计数据,2022年各个托育园所实际“在园生源率”平均35%左右,而受疫情影响,全年“在园出勤率”平均不到50%。这150家园所,2022年度无一不是亏损状态;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园所维持了全年70%-85%的班额,主要是极佳的地理环境和品牌效应的结合,但是疫情影响下较低的出勤率导致退费增加,所以还是亏损;有的园所甚至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付不起房租;更有的园所全年也才个位数的小朋友,好一点的也就10几个孩子。形容“哀嚎一片”一点儿都不夸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首先是真实需求的适龄幼儿的基数存在误判
1、在送托年龄方面,在成都区域市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数双职工家庭照护孩子至2岁以上再考虑送孩子入托;由老人代养孩子的家庭基本照护孩子至3岁直接上幼儿园;由法定监护人一方全职代养的家庭,如果代养人上班工资能够拿到6000元/月以上,则选择照护孩子至2岁送托,拿不到那么多工资,则基本延续全职带娃,直至3岁上幼儿园;当然也有以上家庭选择幼儿在1-2岁时开始接受托育服务,也有部分家庭选择幼儿未满一岁就想进行托育的,这部分家庭基本属于成都的中产。所以说,结合成都本地人真实的收入水平(理性看待,不要被平均)和家庭结构来看,送托需求并没有纸面上统计的那么大,和实际是有很大出入的。
2、送托成本较高,是真实存在的,大部分成都家庭年收入在15W-20W区间,在选择托育机构时考虑的前三项因素分别是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价格、师资力量,其次是地理位置、品牌、日常照护项目、园区配套设施等。从这个几个维度来看,能让一般家庭放心的托育园所基本价格都在4500元/月以上,也就是最低平均54000元/年。这是个什么概念?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讲,至少是全年收入的36%!不要觉得成都人民都很有钱,这是短视频和自媒体的错觉,有钱的是极少部分,在成都,能把孩子送托育是“奢侈品消费”。
二、其次是成都托育机构经营难度系数误判
1、成都市场托育盈利普遍困难,入托人数少、房租成本高、专业人才成本高是造成亏损的前三大因素;一味追求学费单价导致需求下滑严重。
2、成都市场生源极其不稳定,生源不稳定是成都当下托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主要还是托育需求集中在24-36个月龄的婴幼儿,长则就读两学期,短则就读两三个月,生源周期太短,所在区域就要面临需要频繁招生的难题;还有就是送托需求存在很强的季节性,在成都春季学期可能还是“人满为患”,而在秋季学期,可能即使各种宣传各种优惠活动,也很难满班,且不说满园。
3、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婴幼儿托育需求急剧减少、为了挽回局面,很多托育机构大搞优惠活动降低客单价,从而导致经营成本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经营难度,大批量的小型托育倒闭,甚至一些头部托育也难以维系,不断寻求融资。
综上所述,2022年的成都托育确实经历了了一个严峻的市场考验。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如果是卖“糖油果子”,在符合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在太古里卖20元一串,卖的是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是情怀;在宽窄巷子卖10元一串,卖的是成都传统小吃风味,是民俗;在学校门口卖3元一串,卖的是实惠好吃,是需求;如何去平衡市场,是战略问题,绝不是一味的战术执行,方向不对,执行力越强,越落地,死得越快。
最后,回顾整个2022年,成都的托育市场是举步艰难的,好在目前逐步放开了疫情防控的措施,整个社会的经济面和消费面也渐渐有上升趋势。以合法办园为前提,我相信成都托育市场的寒冬终将过去,期待大家持续改进,整装待发,2023年都能有一个完美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