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家庭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单位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23-05-26
字号: [小] [大]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3-05-26

5月24日,第一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探索解决北京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

我国目前的养老格局是怎样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和市场应扮演什么角色?日前发布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点击文字链接阅读)有何作用?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如何进一步提高?

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

家庭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单位

目前我国呈现怎样的养老格局?

杜鹏:家庭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单位,政策一直强调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也提出了“9073”养老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但民政部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只有不到1%的老年人居住在养老机构中。要让当前我国超过2.8亿并将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群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享受高品质生活,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居家养老和其他养老模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杜鹏:每一种养老模式的功能定位不同,居家养老仍然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当家里环境不能提供一个专业化的、独立的居家生活时,机构养老是一种补充。居家养老在迅速发展,但主要针对基本生活的照顾,并非专业护理,而机构养老更多的是偏向专业护理,因此与居家养老形成了一个互补关系。

目前来说,在所有国家,人们都是希望在熟悉的环境,也就是自己家中生活,所以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是各个国家的政策导向。

居家养老服务要发展,政府和市场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杜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是主要责任人,但不是唯一责任人。平衡家庭照顾和公共服务的关系,应对养老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等挑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家庭各方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了明确的发展路径,那就是“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机构式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政府所掌握的医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资源无法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而养老产业特别是养老服务产业的成熟可以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条件。

国家首发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保障范围和标准

日前发布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将起到什么作用?

杜鹏:不同老人有不同的养老需求层次,有的需要生活照护、家庭适老化改造,有的老人想上老年大学、出去旅游。国家出台的《清单》是在“保基本”,让老人在“吃、穿、住、用、医”这几个方面的基本养老需求得到满足,这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承诺。

这也起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作用,第一次讲清楚了现阶段各级政府必须予以保障的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范围和底线标准,这些有可能是政府直接提供,也有可能是通过政策、补贴购买服务来帮助老人。

同时,有了这样的一个体系,可以让地方政府对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保障“重点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各地可以根据这个基础,结合自身情况再去扩充,形成自己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像北京、上海等地都不只16项,这16项是最基本的每个省份必须要做到的。

要落实《意见》和《清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杜鹏:首先要执行好老年人能力的综合评估,了解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有的放矢提供服务。还要明确怎么监督、怎么评估服务效果,从而不断完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北京基本养老保障要提高质量、拓展“可及性”

目前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还可以怎么提高?

杜鹏:我觉得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吃、穿、住、用、医”等基本养老保障上,可以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拓展“可及性”。

还要做好“衔接”。北京是一个老龄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对于来京生活、养老的老年人,要考虑怎么让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到这些符合条件的老人。

最后,还可以优化京津冀养老服务整体布局。现在北京的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人员不一定能支撑起市场需求,怎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使养老服务的硬件支持、专业队伍建设、服务监管和评估形成一种协调、合作的机制,也是需要探索的。

北京的养老服务模式对于其他地区有何借鉴作用?

杜鹏:从基本养老服务上来说,这是每个地区都要达到的底线,列在《清单》中的是必须要做到的,其他地区如果没有建立起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清单,可以借鉴北京列出的清单。另外,北京在养老服务上有一些创新之处,比如在国家列出的16个服务项目基础上又增加了家庭养老照护服务、老年优待、意外伤害保险、法律服务、老年教育等内容,给其他地方起到创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记者/叶红梅(实习生康嘉希)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