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善养”志愿服务,交出“幸福答卷
老有所养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国之大事”,推动农村养老工作,也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
如何化解老年人的“夕阳焦虑”,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平水镇王化村生态禀赋优,文化底蕴厚,美丽乡村建设让村庄发展一路高歌,而最近,该村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深入开展“善养”志愿服务,交出了一份爱老孝老助老的“幸福答卷”。
全媒体记者 曹梦婕 通讯员 朱庆 蒋国林
志愿者送餐 吃出“幸福味”
“小丁,今天辛苦你了。”中午11点,86岁的袁招娣一如往常一般,坐在家里等着小丁的到来。小青菜、花菜、白切鸡、干菜汤……干净清爽的菜品,袁招娣吃得津津有味:“3年了,小丁每天都给我送来一日三餐,风雨无阻,真的很感动。”
袁招娣说,她的老伴走了近20年了,因为不习惯与儿子、儿媳一起居住,这么多年来,一直独居在家,节约惯的老人每天吃两顿饭也成了习以为常。金秋家园老年食堂提供免费一日三餐后,袁招娣成为了第一批享受这份福利的老人。而袁招娣口中的小丁就是金秋家园老年食堂的志愿者丁华勋。
王化村的金秋家园老年食堂是个带有公益性质的食堂,免费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考虑到一部分老人上了年纪行动不便,丁华勋就揽下了为老人们送餐上门的工作,偶尔有事,他也会安排好其他志愿者替他上门,他尊老的态度深受老人们的喜爱。
志愿者义诊 守护“健康线”
“每天吃一次,一次只吃一片,记住要吃清淡一点。”在82岁的王婆婆家,王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宋海燕正在为她量血压,反复叮嘱她在饮食上的禁忌、按时服药。早前,王婆婆因为中风瘫痪在床,作为村里的志愿者,宋海燕定期会上门为她进行检查,宋海燕说,老人们的健康是最不能忽视的。
宋海燕记得,就在去年年底,她照常去任爷爷家为他做检查,测量血压时,上压高到了200,这让宋海燕十分惊讶。“我经常定期为他做检查,血压不可能上升这么快。”为此,宋海燕找到任爷爷的常备药,发现因为药品种类繁多,任爷爷吃错了药,将消炎药当成了降压药吃。随后,宋海燕立刻喂任爷爷吃下降压药,将所有药物按照顺序排列,在包装盒上做好标注,并第一时间通知家人引起重视。
“我们虽然不能每天关注老人们的健康,但定期留意,总能减少一些风险。”宋海燕说,现在卫生院里的2名医生和2名护士都是村里的志愿者,只要闲暇时分,大家都会轮流上门为一些行动不便或者长期基础疾病的老人体检。除此之外,王化村的志愿者还经常组织开展义诊活动等,守护老人们的“健康线”。
志愿者送服务 筑成“暖心巢”
华娱艺术团团长陈利华也是翠姐姐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前不久,她就带着她的艺术团来到了王化村,为村里的老人们带去了一场精彩的节目。
“王化村生活环境好,又能看到城市里看不到的演出,很多人都很羡慕我们。”前来看演出的金行威和陶婉香夫妻俩是金秋家园2020年10月15日开园后入驻的第一对夫妻,两年半的时间里,夫妻俩在这里享受着宁静美好的时光,乐不思蜀。
的确,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是每个老年人心中所盼。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王化村立足实际,不止步于老年人吃上热乎饭、穿上干净衣,从医疗保健、安全应急、清洁卫生、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入手,蹚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王化善养”新路子。
50岁的宋莉萍是地道的王化人,平时因为记挂村里的老人,便常常作为志愿者看望老人,76岁的独居老人黄尧林就是其中一个。黄尧林是村里的低保户,因为身边没有子女,他的生活既清贫,又孤单。宋莉萍就经常带着慰问品,约上几名志愿者,一起到黄尧林家中,为他收拾家中卫生,和他说说话,让他不那么孤单。为了让老人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宋莉萍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他,有需要购买的东西,或是生活上遇到困难都能第一时间联系到。
为推动“善老”志愿服务落细落实,王化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设置志愿服务点,让志愿服务无处不在。同时,广泛探索,规范化、专业化组织实施好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建立底数清楚、分类细化的健康台账,提供服务精准、分层管理的智治网格,打造线上线下、医养结合的服务圈,将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群体进行精确细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提供针对性助养、送戏、送医、送餐等特色服务,让老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与此同时,王化村特别组建了“七包一”包保团队,通过三色分类为65周岁以上505位常住老人提供日、周联系和免费“代购代办”、健康讲座、常规身体检查,聘请中医专家每周坐诊,同时,社会助力吸纳志愿者提供包保到户、线上线下就医、文艺下乡、代购代办等公益服务,让老年人食无忧、病有治、生活美。
如今的王化村处处呈现出老有善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享、老有所乐的幸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