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毛驴能“治病”?临终关怀,让逝者优雅的走向彼岸

来源:网络综合 发布时间:2020-03-16
字号: [小] [大]   
来源:网络综合 时间:2020-03-16

最近,一头名叫Isla的小毛驴火了!原因是它可以为临终者送上温暖,带去微笑!Isla其实一直在学习当治疗师的必备技能,现在已经学会将脑袋伸向病床上的病人,穿上小靴子踢球等。Isla的训练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临终者带去欢乐,减少疾病带给他们的痛苦。

是的,你没看错,这头名叫Isla的小毛驴在进行临终关怀。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7日报道,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诺伯特·斯凯姆(Norbert Schemm)老人,今年已经87岁了,他临终前的愿望是和他的子孙们一起喝啤酒回忆往事,他的子孙们同意了,因此他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在第二天去世。11月21日,他的孙子亚当在社交软件上写道:“我祖父今天过世了。昨天晚上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和我们几个一起喝啤酒。”他的这个动态得到了30万的喜欢和3万转发。

一个名叫本·里格斯(Ben Riggs)的网友表示:“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知道这种感受。就在我的祖父过世的那几天,祖父让我和父亲陪他一起抽雪茄喝啤酒!”

这三件小事儿隐藏着一个略显沉重也略显温馨的共同点:临终关怀。

关于临终关怀,网上给出的解释是: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简单一点说是对将要面对死亡的病人给予心理和生理上的关心照顾,减轻疼痛,平静地面对最后的时间。

临终关怀虽然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但其实它的历史并不悠久。

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1967年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是否真的需要临终关怀?

09:45

如果你不是身患重病的病人,你永远体会不到他们会有多痛苦。比如比利时残奥冠军玛瑞克-费福尔特选择了安乐死。

之所以她会主动放弃生命,就是因为她得了一种罕见的脊椎疾病,在病情恶化下,每天睡不到10分钟就会被痛醒;所以,她选择了一种有尊严的方式解脱。

国内现状

2019年四月份,89岁的广州老人王青宁(化名)在家里感觉喘不过气。见势不好,女儿雅珍(化名)拨通了120急救电话。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康宁科最终接收了患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王青宁。这让雅珍感到一点宽慰——她清楚地知道,久病缠身的母亲已经时日不多了。

“我想让她住进医院,减轻一点痛苦。”雅珍说。当签完知情同意书后,她走到走廊尽头,忍不住开始低声哭泣。

市桥医院是广东省第一家开设临终关怀床位的公立医院。


(患者被送进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康宁科病房 新华社记者胡林果 摄)

“基于人道主义,我们在生命末期不主张使用有创性救治。”康宁科主任黎梓雯说。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成都,李女士的父亲近期刚去世,在此之前,李女士将父亲送到成都慢性病医院接受了临终关怀照料。她说:“家人一致同意,在父亲最后的人生阶段,让他能够在这里安安静静地接受照料。”

“对患者来说,关怀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姑息医学科主任李金祥说。

临终关怀,也叫作姑息关怀。

在市桥医院康宁科,医生对患者采取三阶梯阵痛治疗,根据不同疼痛评估用药,打破按需配药的常规,尽量做到提前介入,让生命最后一段旅程不再痛苦挣扎。

“药物控制是一方面,临终关怀还包括大量的心理抚慰、倾听陪伴等人文关怀。”黎梓雯说,市桥医院康宁科有5名社工、80多名固定志愿者长期在病区,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免费服务。


然而,在临终关怀服务得到有效推进的同时,如何让家属接纳这一治疗理念,仍是医生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谢永标说,很多家属都要求医生“尽一切可能去抢救”,进ICU病房、上氧气机,这一方面源于传统孝道理念,认为不用尽全力治疗就是对老人不够孝顺;另一方面来自于“痛苦投射”,认为患者痛了就马上需要治疗。

“家属对临终患者强行表达‘善意’,其实对于缓解、改善病人的病症并没有实际效果。”谢永标说,从临终关怀的角度看,当患者已经进入无治疗意义的临终期,完善的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疼痛护理等,才是患者最需要的。

一位临终关怀陪护志愿者说过这样一次经历。

有个患者,是个老奶奶,癌症晚期,深陷昏迷。根据各项指标的显示,医生判断这位患者活不过今晚,但那一天,恰好是患者女儿的婚礼。按照流程,医生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进行急救。家属的反馈是: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怎么着也得让老太太看一眼,必须得救。所以,医生和他的同仁就围着这位患者做心脏复苏术、插管、输药、打肾上腺素、强心针。医生回忆起这件事:“我们当时在老太太身上抢救了几个小时,我感觉她身子都被震碎了;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为了他们告诉我们——就这样吧。”他顿了顿:“有时候,我觉得患者家属真的很自私。”这种事在医院时常发生,即便是作为治病救人的医生,也不免觉得荒唐,他下班的时候常常想:人这一辈子,生不是自己决定,死也要别人同意,真憋屈啊。


但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和发展,临终关怀也在逐步地被大众所接受。

还是刚才那位志愿者的经历。

临终关怀的医生跟她说,有个老人在转到安宁病房的当天就情况危急,他赶紧联系患者家人,让他们来见最后一面。在电话里,在他刚说完“您的母亲心脏突然停顿,我们准备为她施行心肺复苏.……”这前半句话的时候,老人的儿子,轻声地说:“不,妈妈不想这样,我们现在就过去,帮我跟她讲别等我们了,我们都爱她,该走就让她走吧,她这辈子已经很累了。”

河南也有临终关怀医院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大门口并排挂着十多个牌子,其中一个写着“郑州市肿瘤姑息治疗及临终关怀基地”的牌子夹在其中并不显眼。姑息治疗暨安宁疗护病区是由李玲一手创办的,2011年11月30日,病区开诊。病区开诊后,李玲忙得脚不沾地。当时,姑息治疗、临终关怀在全国都是新鲜事物,在河南,她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组建团队、搞科研、搞教学等,都是她一手操办。从一个病人到现在的40个病人,她说:“太累了,但能感到慢慢在进步,也挺欣慰。”

现状与需求不成正比

老家新乡的小王跟记者分享了她的经历。

小王的姥姥在87岁的时候,因肝癌去世。

当医生向小王母亲和她姨妈们介绍老人病情的时候,小王说,她能明显感觉到长辈们的纠结:肝癌晚期,全力以赴的救是需要做手术的。虽然这样会让老人的病情得到缓解,但同时也会让姥姥身上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留下一道不好愈合的伤疤...可是除了这条路,还有别的选择吗?!

有!

医生最后建议:无需再做手术,开一些缓解痛苦的药,然后回家...

这算回家等死吗?算,也不算。

从医院回去之后,小王母亲和她的两个姨妈以及舅舅日夜守护在姥姥身边,陪她说话,跟她聊天儿...连小王从小被姥姥带大的姐姐也将工作搁置一边,回去尽心照顾,直到姥姥走向彼岸的最后一刻。

不过度治疗也是临终关怀的一种!但可惜的是,小王老家没有可以临终关怀的医院或相关科室,只能在家进行“临终关怀”,如果临终关怀的医院能够再普及一些,或许小王姥姥走的时间会晚一点,同时那段最后时光的痛苦也会减少许多。

可能那一天就在不远的将来!

死亡是一道终极必答题,面对它的时候,只管调整好心态,用尽所有的能力写上最“漂亮”的答案,无论满分与否,自己喜欢就好!

其实,临终关怀也很容易,毕竟,一头小毛驴就很容易地做到了呢...

综合知乎、环球网、腾讯网、百度百科、科极网、新浪微博、新华网、河南商报等

来源:大象新闻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