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老有善养:回望浙江养老事业的变与新 “五个一”描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1-28
字号: [小] [大]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4-01-28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赵培希 记者 陶悦清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养老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切寻常百姓、牵连民生脉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如何让全省1340万老年人依靠政府、社会和家庭得到所需的生活照顾和经济、物质保证,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重大民生工程。

岁末年初,回望浙江养老事业的变与新,“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浙江省委省政府奋力擘画“幸福养老 浙里更好”这一张发展蓝图,不断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机制和硬件设施、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高水平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书写老龄工作的“浙江经验”,全面探索“中国式养老”的浙江路径。

一顿饭

吃出“颐食无忧”幸福味

浙里康养好不好?先看三餐妙不妙。浙江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舌尖”出发,将解决老年人的“一顿饭”问题,作为带动全省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抓手。

2003年9月26日,浙江首家社区老年食堂在翠苑一区建成。此后20年,浙江积极构建助餐配送餐长效机制,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开办社区老年食堂、开放养老机构食堂、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助餐、偏远山区和海岛村庄开展邻里助餐、发展社会公益助餐等模式,强基础、扩供给、优服务、贴补助,逐步实现老年助餐全域贯通。目前,全省共有各类老年助餐服务设施近万家,服务覆盖70%以上的村(社区)。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更要在老年人对餐饮品质的个性化需求上动脑筋。2021年,浙江省发布《居家老年人送餐服务规范》,强调送餐服务全流程管控和安全隐患规范。202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实施意见》,要求提升养老机构的膳食服务水平,让服务真正满足老人的需要与需求。

“阳光厨房”应运而生,以数字化手段开展巡查巡检,实现就餐区域通过显示屏即可对后厨进行实时监督,老年餐饮生态正实现从“传统”迈向“智慧”的华丽转变。

一张床

睡出“老有所医”健康态

2006年,绿康医养集团从最初杭州一栋小楼的50张医疗床位服务开始星火燎原,迄今,在全国15个城市遍布14000多张床位。“绿康模式”在医养结合发展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生动实践。

近年来,浙江大力兴办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实施资金补助,完善打通配套政策,丰富服务资源,建立起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医疗机构中提供养老服务、在养老机构增设医疗资源等多种模式,把医疗资源延伸到老人“床边”。

从养老床到医养融合床,是浙江老龄健康工作的一步先手棋。2022年,杭州市西湖区率先探索推出“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把床位从养老院搬进老人家里,实现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与家庭病床“两床”融合。永康市自2021年10月以来开展“一张床”的“数字革命”,“居家康养”“医养护理”“机构养老”和“安宁疗护”的“四床转换”功能通过“一张床”有效相融,上线以来万余人次受益。

而这些改变,都得益于前端后端一系列养老资源及政策的集成。2022年7月,浙江省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政策,逐步扩大试点,保障重度失能老人康复护理、饮食起居、功能恢复等需求。宁波市、桐庐县、嘉兴市、义乌市、温州市等地作为第一批“试验田”,已探索出参保全域化、服务专业化、全程数字化的“浙江样本”。

一张图

擘画“原居安养”靓风景

“家门口要建养老院了。”临近龙年春节,住在杭州余杭区良渚一家养老机构的潘奶奶盼来了新年第一个好消息。三年前,因自家小区附近没有适合入住的养老院,老人不得以离家远赴郊区养老,而今,就近养老的心愿将很快实现。

一边是一床难求,一边是床位闲置。如何让“老人跟着机构走”变为“机构跟着老人走”?浙江率先谋划破题。

2021年,浙江省民政厅会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发布规划编制导则,指导我省各地通过分析地方老年人口数量、结构、密度及分布特征,保障养老机构进入主城区、进入老年人集中居住区,逐步形成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数据体系。

“我们不断把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变成‘实景图’,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看到养老院,享受养老院的服务。”浙江省民政厅养老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浙江省11个地市和23个5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均已完成规划编制并发布。

放眼全国,这张图的半径正不断延伸,逐步点墨上彩。今年,浙江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获民政部点赞推广,一副“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的中国式“原居安养”新风景将跃然纸上。

一群人

托起“老有善养”优生活

轮椅推至床边,靠近老人健侧摆放,双手抱住老人臀部,将老人拉起站立……一套动作繁琐复杂,眼前的年轻人却做得有条不紊。此前,第二届浙江省技能大赛在永康市举行,这位名叫崔剑的男护理员凭借出色的技术拔得头筹,拿下冠军。

须眉不让巾帼,是惊喜却不意外。近年来,浙江省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不断壮大,逐渐向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多层次转型升级。

养老服务队伍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角色。2013年,浙江省出台《浙江省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补办法》,鼓励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此后,浙江政策不断“加码”:建立养老护理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优化“政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养老护理培训途径,以人才引领构发展新格局。目前,浙江民政部门在全省推行持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根据“浙江省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省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要达到25人。

奔赴山海,向阳而行。2021年5月起,浙江探索“海岛支老”模式,由养老服务专业水平较好的省内五地结对15个舟山偏远海岛,进行养老协作。2023年6月,浙江又确立“山区助老”新目标,以期更好解决山区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群人一起走,养老这条路才会越走越踏实。

一堂课

焕发“康乐有为”新活力

“去年九月,浙江云上老年大学开课了。”家住杭州市滨江区的张爷爷第一时间上线报名,越剧唱教、糕点制作、水墨国画,将暑期安排得满满当当。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浙江始终走在前列。2015年,浙江老年开放大学成为全国首家经省委批准在省级电大挂牌的老年大学,掀开“老有所学”新篇章。随后,浙江加快构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老年大学、教学点不断扩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活动中心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相继涌现。为应对线下“一座难求”的困局,浙江还将“一堂课”搬上手机、电脑,借助互联网,帮助“浙”里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智慧生活。

一堂课如何出成果,怎样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重点在于让老年人感受到自我价值。在丽水云和县“长者益智幸福坊”内,总能看到一幅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们围坐在长桌边,跟着培训老师学习木制玩具来料加工技能,实现家门口学习创收两不误。

“老年群体的幸福是国民幸福指数的晴雨表。”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仁表表示,政府和社会提供兜底保障和价值发挥的平台,但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归根结底还要靠他们自己来创造。一堂课,教老年人懂得如何改变自我束缚、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找到新的价值,重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成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年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