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位老年人观剧喜好调查:九成爱年代五成爱古装,“蹭会员”和“央视剧”成主流
作为真正掌控家庭大屏遥控器的中老年观众,他们都在看什么样的国产影视剧?
文|娱乐资本论 熊嘴兽 阿Po
这两三年的国产剧里,中老年人做主角的机会多了起来,《漫长的季节》口碑炸裂,《外婆的新世界》里闫妮公路大冒险,去年正午阳光的《欢迎光临》里孙大妈在广场舞群里芳华绝代,《大妈的世界》解构中老年女性让年轻观众看得乐呵呵。
如今国产剧开始“消费”中老年人,从曾经家庭剧里的“作爹”“作妈”到平时泯然中老年人、关键时刻人格魅力爆发的角色,都让年轻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一面。
中老年人为主角的剧集增多
互联网时代的国产影视剧项目长期针对的目标受众范畴在12-39岁之间,少女圈层和女青年圈层两大情绪丰富、娱乐消费良好的的群体被视为必须抓住的人群。中老年人为主角的网剧数量上升,很难不怀疑是否平台在开拓用户增长时瞄准了中老年群体,试图将受众年龄层向上拓宽。
这样的逻辑真的成立吗?河豚君曾在两年前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之际做过一次观影小调查,在线上随机询问了20名与母亲一同看电影的年轻观众,希望了解长辈的观影反应。和预料的不同,20人中有多达13人都表示母亲看完后并无强烈感受,没有对剧情、价值观等问题与儿女做出讨论,有6人的母亲讲述了自己的母女故事(受访人母亲和外婆的故事),仅有1人对当下的母女关系有所触动。
实际的问题是:中老年人为主角的影视剧=受众为中老年人?
从影视作品的角度来说,以老年人为主角看上去是某种剑走偏锋,但意在满足年轻人的老年想象,抑或为代际问题进行心理补偿。
那么,作为真正掌控家庭大屏遥控器的中老年观众,他们都在看什么样的国产影视剧?通过怎样的渠道观看?是否有付费意愿?
为了解开这些问题,河豚影视档案采集了60位年龄段从40后~70后的中老年人观剧样本人群,其中30位线上调查对象来自全国各地,30位线下调查对象来自北京一些公园。调查中,河豚君向他们或者其儿女询问了观剧喜好及习惯,其中不乏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01 年代剧通杀,中老年主角网剧无人问津
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中老年人观剧习惯相符合的是,在40后到70后的中老年人群中,年代剧仍然占据了绝对地位。
经典的《亮剑》《潜伏》、朱一龙主演的《叛逆者》等抗日剧和谍战剧依然是中老年观众的心头好,尤其是男性。
当问到为什么喜欢抗战剧,50后王先生直言,“给我们提气。”
只要是抗战题材更得50年代观众喜爱。谍战/抗战剧的故事背景多设定在上世纪30~40年代,从国共两党诞生到抗日战争,正是此次调查样本人群的父母辈所成长的年代,因此他们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与抗战情绪更为接近。
另外,正邪交锋情节曲折、浴血奋战振奋人心是这些类型长久不衰的底层逻辑。所谓在“屏幕抗战”,实际上观众看的是一波三折的情节与正义感。
“他们身份派别分不清就得慢慢看,还得让别人跟我分析,谁是好的,谁是坏的。这种比较吸引我想要一集一集的追。那种生活剧可能就不会像这种剧这么让人着迷,还想是新鲜一点、有意思的。”61年出生的郝女士表示最爱的是谍战剧,“可能追求的是一种正义感,还有对英雄的崇拜。”
由此衍生出一些年轻化的军旅剧也开始在中老年人群中受欢迎了起来,比如《爱上特种兵》《特战荣耀》等军旅题材作品。因为有年轻的流量演员出演,还会出现父女、母女或者祖孙一起观看的场面。
同理还有不少刑侦、扫黑、反腐题材影视剧也抓住了中老年人的眼球,比如近年来的爆款反腐剧《狂飙》《扫黑风暴》以及或者早几年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台播出的国安剧《暴风眼》、经侦剧《猎狐》等都属于犯罪刑侦一脉,与谍战、抗日剧的核心都相似,都是正邪难辨、情节曲折,并且充满正能量。
“我爸是看见我在看《叛逆者》,他才看的,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不记得角色的名字,也不认识演员,我们聊剧情的时候他都直接说好人坏人。”90后的拓拓向河豚君叙述了60后父亲看谍战剧时的状态。
另一名受访人晓乐表示,“我父母以前只要一听见电视重播《潜伏》,即使有一个在厨房,有一个在厕所,两个人也会急忙跑到电视机前凑在一起看起来,他们一个喜欢孙红雷的角色,一个喜欢姚晨的角色。”
如果将抗日剧和谍战剧都算做是年代背景剧,年代家庭剧在中老年女性中依然很有市场。用拓拓的话来说就是,父亲喜欢看“抗日神剧”,母亲喜欢看“狗血家庭剧”。
虽然家庭生活类剧集拥有较大女性观众群,但她们并不都是对“家庭狗血”的生活琐事、婆媳大战感兴趣,实则注重题材、情感共鸣。实际上,这一类别可以再往下分为两大方向,一是家庭一家亲的温情向,一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斗争向。
95后的Sherry告诉河豚君,“我爸60年,我妈64年,他们都喜欢家庭伦理剧,像《正阳门下小女人》《两个女人的战争》都挺喜欢。”前者故事设定在50年代到改革开发时期,后者则是上山下乡题材。“知青”成为60年代观众群的高频词。郝女士提及自己年轻时喜欢看“知青”故事,“虽然我没经历过,但有哥哥姐姐去插队,所以也是想了解他们的生活。”
与成长年代相同的时代背景、强戏剧性是这类家庭情节剧受60年代观众喜爱的共性。
同时,郝女士又说道,“可能年龄大了,年轻的时候喜欢像《金婚》那种天天吵的,现在更喜欢家庭和谐的,不喜欢恶婆婆、小媳妇的故事,看着来气。可能也跟我们家比较和谐有关,反正看剧还是想要开开心心的。”
调查中河豚君问到年轻受访者,最近中老年逐渐成为国产剧主角,比如《漫长的季节》《大妈的新世界》,父母是否有在看时,momo直言,“这些都是网剧,根本不出圈,我爸妈都不知道有这些剧。”
而受访者大敏则提到,“有一次和我妈打车出门的时候在出租车的后座上看见滴滴的车载广告屏幕播放了一些《大妈的世界》片段,我妈路上看了一会儿,看完还说太闹腾了,老年人哪儿能这么闹腾,简直乱来。”
大敏的60后妈妈最爱看靳东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如果岁月可回头》《底线》,最近还看了靳东的谍战剧《无间》,大敏笑说,“我妈还会对着靳东的户外广告发花痴呢,跟我说靳东多帅多帅。”
总而言之,在此次的60人调查中,年代剧依然是辐射范围最广的。其时代感、现实性与情节剧的走向符合国民观剧习惯。
02 土狗爱情是婆婆妈妈心头好,在影视剧里给儿女找女婿媳妇儿
“我妈爱看韩剧,如果是国产剧的话,就看土狗爱情。”
受访者翟佳羽告诉河豚君,自己的母亲是70后,从20多岁就爱看韩剧,那时候电视台播《天桥风云》,以自豪看到现在,这几年比较红的韩剧她都看了,像是《顶楼》和《黑暗荣耀》都是母女俩一起看的,但是母亲还是最喜欢《爱的迫降》,嗑起CP绝不口软。
除了韩剧之外,国产剧里那些甜宠剧现偶剧,会被网友说“土甜”的她都喜欢,前两年看《爱上特种兵》和《双世宠妃》,今年最近的《你给我的喜欢》和《三分野》都没落下。
“因为我没结婚也暂时没有谈恋爱,她一边嗑CP还会一边敲打我,说‘看看人家多甜,看看你,你什么时候也让我嗑一次真的?’每次把我都说无语了。”翟佳羽笑说自己非常无奈。
大敏也提到自己的母亲除了爱看靳东剧之外,前两年还延迟看到了《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喜欢上了胡一天,逛街看到胡一天在某零食品牌店门口的TVC还拉着自己看了好半天,一边看一边说,“这个小伙子长得真是好看,人又精神,你什么时候也给我找到这样的男朋友?”
受访者小费表示自己的母亲喜欢看《山河令》,觉得周也这个小姑娘长得非常乖巧,“要是有这么个女儿就开心死了。”
当时正在嗑双男主CP的小费因为害怕母亲接受不了耽改剧的人物关系设定,还心虚地向母亲询问,“你没觉得这个剧里的两个男主怪怪的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啊,他们不就是感情挺好的两个小伙子吗?”转头就又和小费感慨起想要周也这样的女儿,令小费哭笑不得。
同时小费的母亲也有长期的观剧习惯,比如在《山河令》之前看的也是优酷的《上阳赋》,小费自己都看不下去的大女主玛丽苏情节,但母亲看得津津有味。
虽然网剧里的甜宠剧言情剧有日趋轻量化的趋势,强烈生硬的戏剧冲突减少,但一些晋江文的设定,诸如“破镜重圆”“青梅竹马”“替身文学”“先婚后爱”等,对中老年女性观众依旧有不小的吸引力,尤其古偶剧因为是古装大类型,对男性中老年观众也有相当的吸引力,对于中老年观众来说,并不会区分武侠题材、仙侠题材、历史题材、神话题材这些,也不会对《天下长河》和《长月烬明》在古装基础上再做分类,而是单纯喜欢看古装的大类目。
“我爷爷之前追《星落凝成糖》追的特别起劲儿,他一直都爱看古装剧,最近央八晚上播《锦绣南歌》,之前他就已经在央视追过,女主最后死了他还很生气,现在又开始追重播,能熬到凌晨还在看,边看边睡,睡醒了继续看,还不让人关电视。现在他就喜欢李沁,正好央八晚上又是李沁和肖战剧(《梦中的那片海》),他吃了晚饭之后就开始霸着电视不撒手了,我们家其他人只能拿手机各自看各自的。”00后的小艾告诉河豚君。
中老年观众未必追星,但演员是否合乎眼缘非常重要,62岁的郝女士表示自己某次在手机上看短视频时忽然跳出一个广告,“郭麒麟在那儿说,他在这算多少斤多少两,能挣多少钱卖书的那个,我想怎么有这么一个电视剧,我就开始追《庆余年》了。”现在郝女士还是很喜欢郭麒麟。
“有喜欢的演员就看,像赵丽颖、谭松韵,以前还可喜欢杨幂了,后来她离婚就不喜欢了。可伤心了。她的剧也不看了。”
“(《熟年》里)宋丹丹有点张牙舞爪,不喜欢。喜欢她在《我爱我家》那时候。可能也是综艺上多了,感觉就不对了。”
“有空的话想把靳东的剧都找出来看一遍。”
被问到“最近看了什么剧”时,许多中老年群体想不起剧名却能说出演员名,也可以看出国民度的演员在中老年客厅用户群里更具竞争力。
03 免费看央视,付费蹭儿女
“我婆婆看什么,直接打开央视节目单你就知道了。”90后受访人Ella直言,自己和老公还有老公的妈妈、奶奶同住,两人的观剧重叠度极高,一般都是开着央八就不换台了。这和前文提及的00后小艾所说自己爷爷的观剧渠道十分相似。
在前文提及的采访内容以及整个调查过程中,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看出,中老年群体的观剧阵地仍以大屏端居多,其中电视台为主要渠道,另有部分视频网站投屏观看和大屏会员,小部分人会用Ipad等移动端观看。
电视台的中老年观看群体主要以央视拥趸居多,近两三年来,央视与各个视频网站不断达成项目合作,携手平台定制项目、购买版权,充分丰富了内容排播。同时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相比其他地方卫视而言,也是在全国范围内信号覆盖最广的电视台,是家庭用户即使在有线电视不付费的情况下也可以收看的频道。
调查样本中对近期收看电视剧的提及次数,央视播放的剧目居多,比如《狂飙》《人世间》《人生之路》《熟年》等。
在60人的样本人群中,有36人表示不会观看付费内容,有10人表示会主动付费,主要集中在60后和70后人群中。
电视频道直播用户的莫女士今年68岁,她表示, “平常看中央台、北京台、湖南台、浙江台、深圳台、东方卫视,有线电视都那么贵了,充什么会员,要钱的就不看。”
49岁的丁女士是多平台会员用户,她表示自己有三四个视频网站会员,因为想看的剧有时在不同的平台,不充会员什么都看不了。
在225人参与的线上投票中,五成父母不会主动,近四成会蹭孩子的会员,也有近一成会主动付费,与线下采访比例相近。
有网友在评论区提及,“我妈最近陪我看《长月烬明》,看了一半会员没了非要我续费。”小费也表示自己母亲年逾70,之前用网站投屏看,最近无法投屏后要求自己续了优酷的大屏会员。
“蹭儿女的网站会员”也是中老年观众里常见的观看形式。
另外,中老年群体对小屏的接受与使用,形成小屏与大屏混合观看的形式。由于短视频的庞大用户群与宣发优势,利用小屏吸引观众至平台主动选择是拓展平台用户的方式之一。
结合60位40后到70后的中老年人调查与线上子一代调查,不难发现,看剧的群体中,不同年龄层与个体存在偏好差异,但共性在于,他们更看重正能量与正义感、情节吸引力与真实感、能否有代入感并产生共鸣。
但中老年观剧群体的付费意愿并不强烈,可以与儿女共用会员,观剧行为既是儿女与父母互相增进共同话题的方式,代际之间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喜好认知偏差。
最后,此次调查中的一些受访者也对于影视剧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53年袁先生:真正老百姓哪有住大别墅的,脱离现实。
65年李女士:要么有意义,要么有意思。
74年丁女士:希望少用的那些光有长相没有演技的演员。
可见,贴近现实、平衡价值导向与娱乐需求、演技真实是中老年群体最关注的东西,或许正与剧集市场提质减量的创作要求达成了无年龄差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