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医养结合,要把“医”放在更突出位置
□顾善闻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养老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受此政策激励,包括苏州澳洋健康在内的A股多只养老题材股票纷纷涨停。
我国“60后”一代约有2.45亿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主体人群。如今,“60后”正以每年超过2000万人的速度掀起史无前例的、长达10年之久的“退休潮”。他们的加入使得我国养老产业的规模急剧扩大。2022年,我国养老产业已达9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创纪录的12万亿元大关。
视线回到苏州。如今,苏州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6.96%。在超过1270万的常住人口中,苏州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提高了3.94个百分点。2020年,苏州全市户籍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突破84岁,高居全国榜首。
不过总体来看,苏州的养老产业还存在着体量较小、布局分散以及缺乏头部企业的问题。比如,全市161家养老机构大多数由小而分散的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尚没有发挥出规模经济效应。
除此之外,发展养老产业,切忌一窝蜂似的往里拥,一定要立足苏州特色。苏州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苏州退休的老人普遍对医疗的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进军苏州养老产业的个人和实体,务必注重医养结合的投资路径,尤其需要在医疗技术、服务上下大功夫,在品质的细节上做实做精。
要想在医疗领域做出苏州特色,除了鼓励、支持养老机构购入更多先进的医疗康养设备外,更重要的是得不断吸引各方人才的加入。比如,有关部门可以牵线搭桥,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与在苏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展开合作,在学校里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育老年医学、营养和护理相关的人才,构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习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发展养老产业和解决社会就业融为一体。
在医疗服务上做出特色、做出口碑,医养结合的“苏州养老”才会吸引更多关注、更多投资。只有打好品质基础、人才基础,营造出良好的、受人尊敬的养老氛围,苏州的养老产业才能走向壮大,从而实现《苏州市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所提出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