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掘金“新老人”,60、70后成退休主力人群,总数超过4.5亿
“60 70后陆续迈入退休的‘新老人’,群体庞大资产充足、投资者教育基础优质,退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10月28日,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北京峰会上,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洪栋在发言中表示,相比于“新老人”群体的养老理财需求,目前市场供给匮乏,成为了行业共同面对的新考题。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出台,从制度安排上进一步优化了我国养老体系的“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具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特点,且覆盖范围广,配以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预计将惠及更多的中国居民,但是由于个人养老金的参与者锁定所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对于即将退休或刚刚步入退休大军的群体,却无法覆盖。而这部分群体养老财富管理市场需求大,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第三支柱体系中,更好地做好退休财富积累,安享晚年“钱袋子”,成为行业新考题。
作为国内最早推出中老年客户专属服务的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率先做出尝试。从预备养老、适老服务、退休金融三大模块,升级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一、“新老人”的养老财富管理困惑
2021年末,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那“新老人”人口规模到底有多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后出生人口高达2.39亿人,70后达到了近2.17亿,总数超过4.5亿。伴随着60后70后在未来十五年进入到退休年龄。
同时,“不同于40后、50后‘传统老人’,即将退休的60后、70后因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资产富足,消费多元。经历改革开放和时代浪潮的洗礼,视野更加开阔,积极拥抱变化,较早受到财富管理的洗礼,也具备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意识和学习能力。”
“新老人”群体普遍希望退休后能够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有强大的提前养老投资需求。然而,当前养老金融产品集中服务于30-50岁年龄的未老人群,但市场对于“新老人”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是不足的,这是导致“新老人“养老财富管理的最大困惑。
不论是有投保年龄要求的保险产品,还是养老2035等基金产品,对于大批的“新老人“站在退休档口下都是不合适的。市场上,对于新老人财富管理从配置方法到产品到服务体系,供给都是匮乏的。
二、“新老人”的养老投资特点
从现实情况来看,“新老人”刚退休时可一次性支取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这些可支配“新资金”迫切需要打理,考虑到退休后工资收入降低,只有打理好这笔“老本钱”,才能保证老人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
从投资风格来看,“新老人“偏向于长期稳健配置,资金安全性要求明确;其次,“新老人“对高质量养老生活的诉求较为强烈,资金流动性要求明确;另外,“新老人“在退休后的突发性资金需求突出,资金临时支取需求明确。
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优化运营,快速建立服务口碑,满足“新老人“对养老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三、中信银行退休金融服务
中信银行精准聚焦养老不同阶段,洞察理财需求,扩大产品供给,提升精准服务,在“幸福+”养老金融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新老人”养老财富管理的痛点,创新融入“退休金融”服务。通过整合行内外产品开发优势,正在打造一系列产品组合的“退休宝”解决方案,利用“定期分红机制”为退休人群规划退休生活支出、“科学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稳健增值,增加“临时支取”贴心功能来满足不时之需。
“中信银行退休金融,养老金融再探索。我们将坚守使命,不负所托,持续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满足人们高质量的养老和财富保值增值的愿望。让财富有温度。”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王洪栋总经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