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打开视野,集聚促进城市更新发展正能量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4-05-28
字号: [小] [大]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4-05-28

万勇(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博士生导师)

以“一江一河”为真切演绎的城市更新,贯穿其间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思想内涵。

比如,体现在“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贯通的发展布局中,也体现在城市更新的各个维度,如多层住房加装电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等民心工程。

“一江一河”是上海的城市生命线、风景线,也是城市人文线、活力线。其中,传统农业社会和水网地区孕育的江南文化,中西融汇、五方杂处中应运而生的海派文化,改革创新、孜孜以求的红色文化,都有鲜明体现。“一江一河”兼具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可以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伴随城市成长,新的空间形态需承载起新的历史使命。“一江一河”建设,贯通只是第一步。接下去,如何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参与性、公益性、人文性,提高水面利用率、岸线利用率,加强遗产保护、品牌塑造和精神培育,提升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是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重要课题之一。

具体而言,黄浦江两岸可在不断强化功能转型、物质建设、文化发展、活力提升、生态保育的基础上实现中央商务区、中央文化区、中央活力区、中央生态区、中央创新区的叠加。激发活力方面,可探索设立“一江一河”重大节庆的可行性。通过设立文化节、艺术节、音乐节、旅游节等吸引人流、集聚人气,提高大型公共空间利用效率。活化利用方面,可充分挖掘和利用“一江一河”沿线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资源,探索形成博物馆带、博物馆群、博览走廊的可行性。打响品牌方面,可探索组织申报“世界人文遗产”的可行性。以“一江一河”来打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比按单个地域或建筑类型进行申报,或许更具可行性……

在这过程中,也需要更广阔、更长远的眼光充分理解可持续发展。多做一些资源统筹法,培育更长久的耐心和更坚定的信心。

放眼全市层面,城市更新亦如此。

长远来看,要把城市更新与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与打造适老化宜居环境和儿童友好型城市结合起来,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与完善公共服务结合起来,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结合起来,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结合起来,通过党建引领,打通“最后一公里”。

城市更新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市民应是城市更新的参与者、受益者。在城市更新中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阳光更新”。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见物见人见精神”,集聚促进城市更新发展的正能量。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