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养老服务 同质化、两级化困境
作者:马梅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四个方面26项举措。
这是我国首个发展银发经济的国家级政策文件,多条政策要求均有一个明确指向——优化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供给。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压力日益严重。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由于过往年份出生人口不均,造成现阶段人口年龄分布不均衡,叠加经济社会进步带来的寿命延长,我国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对老龄化压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多次出现在国家的重要会议、重磅文件中,并成为不少商家瞄准的新蓝海。
但是,在众多的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中,依然存在相当大的痛点。除了基本产品和服务的量与质不足,结构失衡是关键。
第一个问题是产品同质化。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行业内尚没有具体的标准和模板,各方都在探索,难免会出现相互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一些主打给老年人的产品要么聚焦健康养生,要么聚焦电子监测,如智能手环、监测设备等,大多数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门槛低,功能也都大同小异,很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二个问题是两极化严重。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养老产品还属于锦上添花,那么更为刚需的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愈发凸显。目前的养老机构往往处在“要么太贵”“要么太差”的两极选项中,巨大的养老需求与低水平的支付能力成为国内养老院的结构性困境。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不足50%,绝大多数养老院处于亏损或是微利状态,而高端养老院“一床难求”,排队好多年也是平常事。从服务来看,多数养老院只能成为基本的收容场所,仅仅维持着老人们最普通的生理需求,而高质量的服务往往对应着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天价费用”。
围绕上述困境,本次《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是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周边”供给。《意见》中提到的扩大老年助餐、发展社区便民服务、丰富老年文体服务等,都属于居家养老服务的附加选项。考虑到我国护工荒、高质量服务稀缺、养老资源不足的行业现状叠加老龄化社会加速演进的现实,一味依靠养老机构并不现实。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周边供给,能够满足大多数非失智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以更小成本撬动更优服务。
二是推动供给多元化。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和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从日常“衣食住行”的消费需求到生活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从智能轮椅、用药提醒等健康生活辅助工具到拓展老年旅游服务等文化产品,《意见》提到了多个银发经济相关领域的产业。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进行合理评估、不盲目进入行业外,经营者在产品的研发创新中也不能一味追求新功能和“黑科技”,而是应当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理清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生产出适合当下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加强全方位保障。重磅政策文件的出炉彰显了决策者的态度,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本次《意见》从科技创新、用地用房、财政金融、人才队伍、数据要素包括反诈宣传等多个领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将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
发展银发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民生福祉,事关你我他。我们期待《意见》的推出让更多人关注到养老产业、投身养老产业,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多元化、集群化发展,让更多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