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正观快评:充值办卡吃利息?别被预付费养老套路了

来源:正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3-11-09
字号: [小] [大]   
来源:正观新闻 时间:2023-11-09

“不住有利息,住了有优惠,到期随时取……之前说的好听,真到要钱的时候就左等右等没消息……”近期,有老人向12345热线反映,自己购买的养老院预付费卡遭遇退费难。采取措施、焦急等待的过程中,老人们的烦心事,也再次为大额预付费产品敲响警钟。(11月7日《北京晚报》)

预付费养老,简单说就是,老年人先向养老机构预付一笔大额费用,入住后可以享受优惠,不住的时候也有利息,相当于一张随需随用,有折扣有收益的养老“会员卡”。但问题是,养老需求是变化的,如果老人想居家养老或是更换养老机构,这动辄数万元的预付金,能否被顺利退回?

充值办卡很常见,大多是为了享受优惠。但是养老预付卡不仅有价格优惠,还涉及高额利息,这种模式并不多见,也让人心生疑虑——养老机构需要一定的资金运转,为何会承诺如此高的利息?“交纳本金越多入住折扣越高”“高额返息到期退还本金”等,对消费者来说,是真优惠还是真吃亏?

养老预付卡之所以“退费难”,实际上与资金链有关——养老机构承诺的利息,主要来源于老年人交纳的本金,以此挪东补西地维系着整个预付费模式。也就是说,当资金链稳定时,利息多出自本金,“羊毛出在羊身上”;资金链一旦断裂,本金和利息难以被追回或兑付,“受伤的只有消费者”。无论如何,老年人在其中都是“真吃亏”的角色。

老年人被养老机构的套路困住,养老机构则以走量的方式来获得整体上更大的收益,显然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这种资金运作方式不仅脆弱且危险,也给老年人平添不少焦虑,更是将本该在养老产品多样性、养老服务人性化方面多出“新招”的商业养老机构,带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今年8月,民政部网站专门发文,揭露各式各样围绕养老产品进行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养老预付卡“高额回报”陷阱就是其中之一。并提醒,老年人应谨记高回报伴随高风险,谨慎投资。

诚然,在消费维权方面,消费者是保护自身权利的“第一责任人”。但老年消费群体存在年龄大、精力不足等特殊情况,不能全靠其“自力救济”。解决养老预付卡的“退费难”问题,还需要找到“公力救济”的出路。例如,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将养老预付卡纳入监管笼子,或是加大惩处力度,以专项行动斩断大额预付费的“黑洞”。

更长远角度,则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健全养老机构服务规范。今年3月,全国首创的“养老服务合同网签”已在北京全市推行,并依照规定,预付资金不得超过月养老服务费用标准的4倍。这样既能让消费者对机构收费“一目了然”,还能防范“一交数万元”的大额预付资金风险,的确是一次有益尝试。其他地区也应积极探索,让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社区、在机构得到更好满足。

我国老龄人口已近3亿,养老群体日渐庞大。唯有不断壮大规范的养老服务市场,让良币驱逐劣币,才能杜绝养老机构非法集资和诈骗的发生,才能让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更接地气,用心用情用力托起最美“夕阳红”。(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