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读懂“中国式”养老|理解“中国式”养老内涵与外延 积极探索养老服务解决方案

来源:南方财经 发布时间:2023-03-13
字号: [小] [大]   
来源:南方财经 时间:2023-03-13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直面老龄化,了解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如何作用于社会生活,事关社会中的每个个体。

        当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短,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与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面临更大挑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与国内高校首家老龄研究实体智库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立足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积淀、老龄化进程、地区发展情况以及治理体系,探讨“中国式”养老的内涵、外延,以及发展历程。

如何理解“中国式”养老?

        《报告》指出,“中国式”养老的基本内涵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尊重老年人自主性基础上,完善以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为重点的制度安排,创造全面支持人民老年期生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孝亲敬老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居家-社区-机构”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及“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三大方向。

        一是孝亲敬老的社会文化传统。《报告》指出,中国的社会结构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个人修德、家庭传承、社会稳定、国家善治四者间内在统一、相辅相成。孝亲敬老既是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式”养老的社会文化基础。

        早在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曾发布指导中国老龄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并与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

        二是以“居家-社区-机构”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报告》指出,政策推动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已形成居家、社区和机构三大养老版块。

        整体而言,老年群体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及社区养老为主。民政部《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注册登记养老机构4.0万个,床位530.5万张,入住老年人238.1万人,床位使用率44.88%,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不足1%。

        未来方向上,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是重点。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已提出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完善“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三是“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方向。目前,中国的医养结合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院增设医疗部门、养老院和医疗机构签约合作,以及在社区层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报告》指出,整体而言,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格局已经确立,形成了由家庭、社区、机构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以及“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从“强机构”、“重融合”走向“高质量”

        养老服务体系搭建无法一蹴而就。《报告》显示,早在2011年之前,我国就已经开启了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将社会力量、市场力量纳入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1996年,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出台,进一步指出国家要鼓励、扶持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

        2011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两项文件出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

        《报告》指出,2011年至今,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已经历“强机构”、“重融合”两大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机构”养老模式阶段。2011年-2015年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养老机构供给持续扩大,“90-7-3”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得到明确。

        二是“重融合”养老模式阶段。2016年-2020年,政府密集发布各项养老政策,着力于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养老战略地位高度提升,中国逐步建立多元养老体系,不同养老服务模式的融合,社会养老服务日益体系化、现代化。

        三是 “高质量”养老模式阶段。2021年至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养老服务体系进入高质量发展期,这一阶段的政策重心在于发展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多样性养老服务。

        总体来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步明确,政策法规建设不断推进,养老服务多元化投入格局日趋形成,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也从注重家庭和个人责任转变到多元主体责任并重,从强调单一政策发展到注重综合政策体系构建,从侧重宏观改革到讲求精细发展。

市场化力量积极提供养老服务解决方案

        机遇和挑战总是一体两面。需求层面,老年群体在养老资金、服务供给上的需求不断扩大;政府支持层面,对养老服务体系扶持完善的政策陆续出台,二者相加之下,养老服务市场逐渐发展出几种典型模式。

        这其中包括平安集团的“金融+养老”一站式康养解决方案、福寿康的点面结合的立体式养老服务供应、泰康保险集团的多业态融合养老产业等。

        以中国平安 “金融+养老”一站式康养解决方案为例。《报告》分析指出,中国平安推出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打造医疗健康服务生态,也积累了充分的平台整合优势,有利于其更好地与养老服务结合来定制、优化金融产品。

        基于目标市场3%的机构养老和占比90%以上的居家养老,中国平安目前已形成“金融保障+健康管理+品质养老”的一体化模式,打造“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品质康养”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高品质的养老解决方案。

        《报告》显示,近年来,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保险+服务”生态圈,加快建设健康养老服务生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已成为保险业转型发展的共识。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或储蓄类产品,保险与养老康养产业的属性高度契合,在构建“抵御长寿风险、积累养老财富、建设服务生态”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