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时评:乐见各地交出养老服务温暖民生答卷
近五年来,北京市累计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424家,发展养老助餐点1168个;上海市新增养老床位2.65万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1家、助餐场所926个,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天津市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万张,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达1357个,“老人家食堂”达1701家。(2月27日《光明日报》)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继2021年11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后,去年初,国务院又专门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并明确指出,“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养老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民生事项,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省市围绕“老有所养”这一重要民生事项,以满足更多老年人对“老有所养”和“居家养老”的高质量需求,纷纷采取一系列养老服务建设措施,如今随着全国各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量明显,不少老年人“家门口”就近养老正加速成为现实,切实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如相关职能部门所介绍的,一方面是各地通过新建小区配建、老旧小区统筹建设和闲置资源盘活改建,各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面积大幅增加,养老服务基础更加坚实。另一方面是各地通过专业养老机构承接失能半失能老人托养功能,“以大带小”运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由街道辐射带动社区,延伸到居家上门服务,形成有序衔接的养老服务链条,让“15分钟养老服务圈”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说,一份份民生承诺、一项项民心工程、一张张温暖答卷的背后,是各地始终坚持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努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而我国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到19.8%,接近20%),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客观现实,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还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等。这需要各地系统谋划、综合施策,进一步聚焦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最紧迫的问题,坚持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热情,积极探索更多更好智慧养老、医养康养融合、公建民营等运营服务模式,助推区域联合、要素联合、资本联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养老服务切口虽小,却承载着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巨大变化。面向未来,相信亿万老年人晚年生活会更加健康快乐、幸福美满,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会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