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要答好城市更新“三问”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25
字号: [小] [大]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4-03-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作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目标安排和行动部署。城市更新是关乎民生、关系发展的时代课题。重庆作为西部地区超大城市,回答好“更新什么”“如何更新”和“如何评价”城市更新“三问”,对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效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为基础,明确城市更新内容,回答好“更新什么”的问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体检要先行,查找问题是前提。一方面,从问题导向出发,划细城市体检单元,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围绕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地下管网改造等涉及民生工程、“里子”工程和安全工程的重点问题,从住房、小区、街区、城区等不同层级不同维度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同时,回应群众从住好房子、好小区,到住好社区、好城区的高品质生活向往,就人居环境改善、生活配套便利、公共服务可及、城市品质提升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考量。特别是聚焦“一老一小”的需求,为推进儿童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空间建设和改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从目标导向出发,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从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安全韧性、国际传播等更高目标出发查找短板和弱项,综合评价城市生命体征状况和建设发展质量。可学习借鉴南京市做法,增加城市体检特色指标,采取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城市体检,推动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创新。

以加强城市治理创新为突破,探索城市更新方式,回答好“如何更新”的问题。城市更新是对既有存量空间的改造提升,本底情况复杂、利益诉求多元、统筹协调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为此,要以城市治理创新促进城市更新为重要突破口。一方面,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党建统领下的多元参与,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找到群众接受意愿、市场参与动力、财政承受程度的平衡点,提高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如广州市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共同缔造委员会作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全方位全过程打造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和成果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另一方面,坚持树立系统观念,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健全城市更新长效机制。由于城市更新关联复杂、目标复合、类型多样、统合性强,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和统筹思维,加强对更新目标、更新主体、更新模式、更新布局和更新动力的统筹,以提高城市更新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如在统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通过高质量推进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及红岩文化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和打造世界文化遗产集群等,让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元素更多、更活跃。

以科学衡量综合效益为支撑,检验城市更新效果,回答好“如何评价”的问题。如何制度化、科学化衡量城市更新的综合效益,更好检验城市更新效果,已成为城市更新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对标对表更新目标,构建多维立体评价体系,体现城市更新精度。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加大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研究,结合城市更新中居住空间、产业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等更新要素,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从产业升级完成度、住房配套改善度、公共服务完善度、文化活化利用度和改造成效满意度等维度综合评价城市更新工作成效。另一方面,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回应居民生活需求,彰显城市更新温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的效果,最终也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如上海市在城市更新中以“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为目标,在全市层面全面打造功能复合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作者单位:中共沙坪坝区委党校,本文为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22NDYB22成果)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