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经济学思考:为何说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

来源:WIN财经 发布时间:2022-11-29
字号: [小] [大]   
来源:WIN财经 时间:2022-11-29

        引言:经济学思考:为何说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自重商主义以来,经济增长问题就一直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古典学派前期也将经济增长的途径作为基本的研究目标,直到后期,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将研究重心从经济增长转移至价值论和分配论上。

        之后的若干年里除了德国的历史学派研究的经济发展阶段外,经济增长已逐渐不再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目标。但后来的凯恩斯革命又将经济增长问题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野,而后开始了对经济增长的模型化研究。

古典学派的经济增长思想

        亚当·斯密在继承重商主义的研究目标经济增长后,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重商主义将国民财富看成是货币财富是错误的,并将视线从流通领域转移到了生产领域,认为生产的物质产品才为国民财富。

        斯密在其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探讨了国民财富的增长问题,斯密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作了区分,认为生产性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因此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应为物质产品的产出。斯密认为劳动创造财富但劳动并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肯定了资本对产出同样重要。

        在斯密的分析之下,劳动生产率和储蓄率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李嘉图对于经济增长持有悲观态度,他认为在给定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入会产生收益递减情况,而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相对价格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劳动生产率之比,而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既为劳动边际收益,所以会出现农产品的成本上升,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的价格上升情况。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显示产出由地租、利润和工资三部分组成,长期中地租和由农产品决定的工资品都会趋于上升,因此利润会被压缩,导致整个经济中的利润率下降,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老龄化通过一系列的中介因素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非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从供给层面来看,老龄化会对劳动力供给、资本投入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产生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从需求层面来看,老龄化通过消费、投资以及进出口等中介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力供给、资本投入以及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并未考虑人口老龄化因素,将全部人口等同于劳动力,未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纳入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去。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改变以及劳动力迁移会造成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而对于黑龙江省而言,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持续降低以及劳动力的长期外流导致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降低劳动力供给数量,产生劳动力供给总量方面的影响;二是造成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力年龄结构产生影响。有效劳动力供给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劳动参与率,二者的乘积即为有效劳动供给。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在人口再生产步入人口转变后期时,和前一阶段已经降到极低水平的死亡率一样,出生率也继续下降至更低水平。

        原本持续下降的生育率会伴随上一阶段的少年儿童数量下降,进而使得目前阶段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当前阶段的老年人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使得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升。这种两头挤压的情况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不断缩小,对劳动的有效供给产生负面作用。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分年龄的劳动参与率是反映各年龄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通过考察各年龄阶段的劳动参与率有助于劳动有效供给的分析。

        老年人口由于身体健康条件的限制,以及低于年轻人的抚养负担,导致老年人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老龄组的劳动参与率要低于年轻组的劳动参与率。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导致老龄组占比更大,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劳动参与率变化双重作用下,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

        资本的投入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储蓄是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储蓄的多少决定了资本投入的规模。因此在经济增长中,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储蓄和消费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对于个人而言,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即为储蓄。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性行为人会根据其一生的所有收入,分配好自己在各个阶段的消费,以此来满足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基准假说如下,将代表性行为人的生命划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期为工作阶段,后一期为退休阶段。在第一期里,行为人将工作收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自身消费,另一部分进行储蓄以备自己退休阶段的养老。

        在第二期中,行为人的储蓄意愿会下降,收入的大部分会投入到消费中去。但现实中,行为人在工作阶段不仅需要自身消费和为以后的养老进行储蓄,还需要对下一代的教育进行投资,对长辈进行赡养,目前我国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的赡养负担依旧较重。

        老龄化对储蓄率会产生两种效用,一种是降低储蓄率的负担效应,另一种是提高储蓄率的寿命效应。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会使得人们的预防动机加强,增加当前阶段的储蓄以备下一阶段的不时之需。

        而抚养少年儿童以及赡养老人的压力会使得行为人的负担加重,迫使行为人减少当期的储蓄,产生了负担效应。

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并且由于存在技术进步,也缓解了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存在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会影响到技术进步水平,一方面来看,年老劳动者因为身体及脑力的限制,自身的人力资本积累受到影响,从而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受到威胁,影响到技术进步水平;另一方面来看,老龄化可能会迫使人们将资本的投资从物质资本投资转向人力资本投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

        大多数学者认为,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的年纪成反比,年老劳动者在创新方面的表现比年轻劳动者逊色一筹,工作效率也不及年轻劳动者。

        对于企业而言,高龄劳动者的用工报酬一般来说要高于年轻劳动者,过多地使用高龄劳动者会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对投入到创新部分的经费造成挤压,不利于企业进行创新提高竞争力。同样,对整个社会来说,老龄人口的增加,给社会保障层面增添了不小的压力。

        政府需要将更多的财政支出投入到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保障事业中去,为缓解这种财政压力,政府可能会削减其他方面支出,可能就会挤压到科研经费的支出,对技术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在一些特定的行业之中,工作经验会弥补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工作经验是劳动者在分工明细的环境下,经过日复一日的反复练习所得到的。老年人的年龄优势使得他们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的表现可能会更好。

结语

        总的来说,老龄化的加重,使得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不得不去寻找价格更加低廉的生产要素。为此,企业被迫进行科技创新,整个社会中的企业若都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那么社会资源会进行更加有效地重新配置,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改变。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