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江苏无锡 @四川广元 @江西兴国
【编者按】如何摆脱“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答题”。近日,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国民政》杂志9月上刊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邀请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详解工作成效、难点、下一步计划,围绕“集中照护”、“家庭养老床位”、“家庭养老支持体系”3个关键词,选取江苏省无锡市、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安庆市等9个地方的相关做法宣介经验,探索破解路径。同时,约请专家就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进行点评,为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建言献策,藉此促进失能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今天荐读的是关键词“集中照护”中的三篇文章《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 守护失能老年人幸福晚年》、《多向发力 破解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难题》、《提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水平》。
关键词:集中照护
如何开展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守护失能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江苏省无锡市以出台政策、激励机构增设护理型床位、开展培训课程等举措,激发养老机构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的积极性。四川省广元市从机制保障、台账管理、服务升级三方面发力,提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江西省兴国县则是通过建设和改造县级失能集中照护中心,提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水平。
江苏无锡
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
守护失能老年人幸福晚年
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持续提升“集中照护”专业医疗服务水平,是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强化激励引导、夯实服务力量、积极拓展创新等有效举措,全市护理型床位供给数量快速增长,对失能老年人的专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绘好路线图,完善制度设计。2018年,出台《推进养老护理型床位建设实施意见》,一方面明确建设标准、建设方式、部门职责分工、扶持政策等,助推规范建设发展;另一方面简化审批流程,医养结合机构医保定点审批时限压缩至3个月,医疗机构利用闲置床位建设养老机构无需另行登记。将护理型床位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及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一号议案《关于进一步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给予强力推动。
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无锡市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例近80%。图为锡山区锡北护理院医护人员正在询问、记录老人身体状态。
用好钱袋子,强化激励引导。先后出台多个专项奖补政策文件,从机构建设、日常运营、医保定点床位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护理型床位的建设补贴标准,激励机构增设针对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型床位;医保定点医养结合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床日结算医保标准提高至100元/日,减轻失能老年人经济负担。截至2023年底,全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数量达125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比例超80%,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例近80%,收住半护理、全护理老年人1.59万人,让失能老年人有选择,更安心。
蓄好人才池,夯实服务力量。积极践行“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实习教育”四位一体的医养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增设医养结合相关专业和课程。完善奖补激励制度,考虑到照护失能老年人的专业度和工作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等专业医护人员在享受入职补贴、岗位津贴的基础上,可额外申请最高800元/月的特岗津贴,并鼓励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工作。
办好贴心事,积极拓展创新。在持续夯实失能老年人基础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特殊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关切,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建设“认知障碍照护专区”,部分机构与专业院校合作定期开展认知照护培训课程,提升护理员照护水平,更好地满足轻中度失智老年人享受专业照护服务的迫切需求。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34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按照《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设置与服务规范》设置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共有床位1014张,收住认知障碍老年人617名。
四川广元
多向发力
破解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
集中照护服务难题
为切实解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养老问题,四川省广元市总结农村困难老年人集中供养经验,在机制保障、台账管理、服务升级上发力,引导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到养老机构享受集中照护服务,全力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温馨、安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环境。
强化机制保障。一是及早谋划建机制。深入县区、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家庭开展走访调研,出台《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与工作标准。二是加强协调持续推进。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纳入全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持续推进;市民政局与市财政局组建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纳入民生实事,由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牵头定期督办检查,保证落地见效。三是创新举措强保障。简化补贴申领手续,鼓励失能老年人及其监护人与养老机构签订代扣协议,老人入住机构时不交费用,住满一个月后,发放补贴并代扣费用。筹集资金76万元,为接收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机构购买机构责任保险,通过保险机制分散风险,减轻机构的风险。
强化台账管理。一是重点开展失能老年人能力评估。对全市18000余名失能老年人和有意愿入住老年人开展能力评估,认定失能老年人4200人,建立失能等级数据库,及时更新信息。二是用心用情宣传引导。广泛发动镇村干部、关爱巡访等力量,进村入户深入宣传入住政策,发放宣传手册1.85万份,耐心细致做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及亲属思想工作,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三是创新开展试住体验。为打消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属入住顾虑,各养老机构创新提供试住服务。试住服务期内,帮助老年人逐步适应集中照护生活环境,提高入住成功率和满意度。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动员200余名老年人到养老机构参与试住体验,其中52人由试住转为入住。
强化服务升级。一是规范运行管理。将公办敬老院收归县级直管,任命在职干部职工任院长,规范人财物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争取公益性岗位150余个,充实养老护理员队伍,并实行岗前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目前,有98名护理人员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推进接收经济困难老年人照护的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开展等级评定,有5个机构被评为三星级机构。二是改造提升硬件设施。撤并小散弱公办养老机构14个,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将28个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增设失能人员照护专区,新建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新增护理型床位1500张,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2年的45%上升到目前的60%。三是医养结合优化服务。所有接收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与公办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专业的医疗团队到养老机构为老年人开展建立健康档案、康复治疗、疾病诊疗和转介“绿色通道”等服务。
江西兴国
提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
集中照护服务水平
江西省兴国县聚焦优化资源整合,对夕阳红老年公寓(民政项目园)、田庄上养老中心、精神病人福利院集中照护点提质升级,夯实集中照护基础,解决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就医不便等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江西省兴国县对失能特困老年人实行集中供养,开展精准照护。图为兴国夕阳红老年公寓护理员在特困失能失智集中照护中心为老人梳头。
优化资源,搭建照护中心。于2017年专门成立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工作领导小组,实地调研25个乡镇敬老院和2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走访12位分散供养失能老年人,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研讨失能特困老年人养老存在的困难和破解方法。印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方案》,投资建设夕阳红老年公寓(民政项目园)、田庄上养老中心2个集中照护点,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分层分类提供照护服务。轻度失能的特困人员集中在23个乡镇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57位完全失能的特困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集中照护。截至2024年8月底,全县共有5家集中照护机构,累计入住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460余人。
转型升级,提升照护环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集中照护的力度。2019年,投入96万元在县精神病人福利院基础上改建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增加1个县级集中照护点,设有床位45张。同年9月,将不能入住养老机构的患有精神疾病的36名失能特困人员转入兴国县精神病人福利院进行集中照护。截至今年8月底,入住县精神病人福利院的特困人员104人。累计投入1200万元,通过适老化改造、环境优化美化、空间分区和功能合理布局等,对夕阳红老年公寓(民政项目园)、田庄上养老中心等改造提升,消除设施使用安全隐患,最大程度改善现有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特困失能失智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
抓住机遇,扩面照护机构。结合中央对口支援契机,积极争资争项。一是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新建。2023年,争取1557万元资金用于新建龙口敬老院,配齐失能人员所需的护理、康复、适老化等设施,有效保障半失能、生活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龙口敬老院将成为全县公办公营的失能失智照护中心和医养结合示范点。二是对精神病人福利院进行改扩建。2024年1月,投入3212万元对兴国县精神病人福利院进一步改扩建,新增床位200张。福利院2025年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解决全县经济困难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疗养难的问题,减轻其家庭经济和生活负担,提升全县精神疾病患者整体康养水平。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9月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