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唐钧: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发布时间:2024-09-27
字号: [小] [大]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时间:2024-09-27

  【编者按】如何摆脱“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答题”。近日,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国民政》杂志9月上刊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邀请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详解工作成效、难点、下一步计划,围绕“集中照护”、“家庭养老床位”、“家庭养老支持体系”3个关键词,选取江苏省无锡市、广东省广州市、安徽省安庆市等9个地方的相关做法宣介经验,探索破解路径。同时,约请专家就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进行点评,为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建言献策,藉此促进失能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今天荐读的是“专家点评”文章《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作者唐钧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老年长期照护保障,指的是专门针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而创立的制度。新形势下,应该以社区为平台构建长期照护体系,通过机构照护、社区照护、居家照护的积极互动、相互支持、精诚合作形成“耦合链”,让失能老年人安度晚年。

  纵观世界老龄化现状后不难发现,全世界老年人都“恋家”。即使是发达国家,90%以上的老年人也是选择在家中度过晚年。其中,居家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照护,这部分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障是刚需,其照护者绝大部分是家人。

  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核心是“社区为依托”。今年4月,《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一文在社交平台上刷屏,文章记录了北京大学教授胡泳照护失能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表明,家庭照顾者非常需要社会支持,尤其是离家最近的社区支持。所谓的“社区为依托”,包含两层意思:社区是政府工作的依托;社区也是需要照护的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最现实的希望所在。

  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还包括“机构为支撑”。老年照护机构是专业力量,通过专业的院舍服务方式,接收有需要的老年人入住,其服务对象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除了照护好院舍内的失能老年人之外,专业机构还应该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家庭,甘做“街坊生意”,充分发挥其优势,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触手可及的照护服务。也就是说,专业机构通过社区平台提供居家服务,造就以自我照护、非正式照护为基础的居家照护。从长远看,这样的亲民行动是有回报的⸺老年照护机构“预订服务对象”。所谓“预订服务对象”即居家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若要选择机构养老,平时曾经给予良好服务感受的老年照护机构肯定会是首选。

  当然,如果机构、社区、居民家庭各行其是,那也形不成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只有机构照护、社区照护、居家照护有机协作,形成“耦合链”,才能实现真正的体系化建设,发挥出“1+1+1>3”的效应。社区平台对于机构照护而言,是一个落地平台,机构照护的专业支持、质量管理、服务监督和质量评估等支撑功能要通过社区平台落地;社区平台对于居家照护而言,是一个支持平台,居家照护的基础功能也要得到社区平台的支持,这些基础功能包括对照护者的专业培训、喘息服务和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社会照护。

  具体的实现路径设想如下:由社区出面,委托一个老年照护机构统一运营,视需要在一片区域内(比如乡镇或街道)设立一个“旗舰店”⸺有50~300张床位的嵌入式照护机构,然后向周边社区辐射;社区构建服务中心,对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居家照护服务。比如,江苏盐城射阳县的农村养老实践,就是以该县公建民营的镇级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商⸺金色华年(上海)养老服务公司为核心,形成“乡镇敬老院―村居幸福小院(村级集中照护点)―居家服务”的整合式、多层次的农村老年照护体系,重点为有照护依赖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

  联合国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社会进步经由社区发展”,即在空间上将整个社会划分成一个个社区,形成社会进步过程中一个个规模较小但可控可测的发展平台。如果每一个社区平台都获得充分的发展,那么整个社会也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以此理念看待各地的实践,结合国际上老年照护发展的成功经验,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应该是未来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4年9月上刊

作者: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