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善养中国:顶层设计下 央地共促老有“善”养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 发布时间:2023-12-11
字号: [小] [大]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 时间:2023-12-11

中国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史无前例。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9.8%。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35年左右,这一占比将超过30%。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加强养老服务保障,让老年人度过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的“国之大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多次修订,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系列重要文件出台,我国养老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各城市地区不断探索升级新模式。随着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养老护理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生活照顾,集慢病护理、医疗康复、康复辅具应用、健康管理、安全及急救等知识的复合型看护照料模式,更为养老行业所需,养老+医疗+娱乐+旅游+教育+消费等不断拓宽养老新地带、催生养老新品类。

  与此同时,养老机构专业化细化、长期护理险试点进一步扩围、互联网医疗不断深入社区基层、定制化养老呼之欲出、帮扶老龄“数字遗民”缩小“数字鸿沟”……养老领域亮点不断刷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养老保障和服务需求飞速攀升,养老目标不断向着更有尊严、更高质量迈进。不让“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近年来,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其中以长期护理险和个人养老金试点为代表,探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基于国情构建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日益受到各方认可,即90%左右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7%左右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因此,完善居家护理服务,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可及性、便利性格外重要。各地正积极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家门口养老服务站”。字体小、套路多、页面复杂……数字技术的发展在重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拉大了银发族与数字生活的距离。对此,社会各界正共同发力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我国养老事业日益呈现四个特点:消费个性化层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养老地域流动性越来越大、养老服务越来越社会化。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生老病死概莫能外,老龄友好型社会呼唤共建共享。

  摘自《半月谈内部版》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