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善养中国:城市更新视角下基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来源: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11-05
字号: [小] [大]   
来源: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 时间:2023-11-05

沈丽

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深刻聚焦当下老龄化时代和存量发展时代最热的话题——养老和城市更新。在城市由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更新的过程中,养老设施也更多的基于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降低养老设施建造的成本的同时,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基于此,本文结合新的养老设施设计理念和空间环境改造策略,以兴和嘉园福利院改造项目为实际案例,探析城市更新视角下基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养老设施设计研究。

关键词:养老设施;城市更新;既有建筑;建筑设计;改造模式

引言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国内逐步形成了90%居家养老、7%机构养老、3%社区养老的养老体系。近年来,对养老设施的研究从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到深入研究阶段,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实现了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式——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及空间环境的转变。通过对闲置建筑改造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打造更具科学性、经济性和市场性的养老设施。

1 研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1.1 老龄化背景

根据武汉市民政局发布《2018年武汉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武汉市已进入城镇化转型期及人口老龄化加速期的关键时期。随着抚养比下降、未富先老等问题的暴露,传统的养老设施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养老品质、实现积极的老龄化成为了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社会发展背景

养老设施建设主要分为嵌入式开发、新项目开发、城市更新三大类,现存政策和研究多集中于前两者,而对于城市更新类养老设施改造的研究较少。但现实社会问题是,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和经济内循环的“新常态”更加关注盘活存量;另一方面,城市建成区存在大量闲置建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此社会环境下,养老设施改造是成本最低的城市更新方式。

2 改造思路及理念解析

以医护人员为核心的养老设施1.0,设计的初衷在于方便医护人员的程序化管理和照料,因此建筑一般会采用内廊式行列布局,投入使用后医护人员的照料虽有序但空间冰冷。典型案例为南京易发红日养老院。

养老设施2.0在1.0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增加了公共空间,建筑多采用围合式布局。超长的廊道导致单程交通用时较长,建筑内部与建筑外部空间相对独立,缺乏互动与联系。内部管理因还是以医护人员为核心,所以仍以程序化管理为主,老人们在其中缺乏自主活动。典型案例为武汉侨亚中华孝庄。

养老设施3.0实现突破性的转变,从以医护人员为核心转变为以使用者为核心。从关注老年人日常情绪和鼓励自主生活管理为出发点,在居住空间中引入公共客厅,营造家的氛围,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和舒适的生活在其中。典型案例为荷兰失智村。

养老设施4.0以创造可使老年人独立生活的高品质养老环境为核心。鼓励老年人独立生活、互相照顾,同时减少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生活的干预。为老年人提供融入社会的渠道,消除其孤独感与无助感。典型案例为澳大利亚桑德勒护理院。

养老是人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共性为主特殊性为辅,所以,不能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应更多的从使用者的身心角度出发考虑设计,以“去机构化”、“照顾日常化”和“服务社区化”等方式, 促进老年人“原居安老”,并提升养老设施的“服务效能”。

3 空间环境的改造策略

3.1 建立共享型空间

预留较大的多功能共享空间,根据老年人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一室多用,丰富服务内容。一方面,灵活可变的空间,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图书室、健身房及节日晚会等活动空间,满足老年人健康生活需求;也可以提供茶室、棋牌室等休闲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还可以提供体检、餐饮等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和朋友、家人等会面的“多代际空间”。让其成为老年人个人生活领域和个性化生活选择的“共享核”。

3.2 积极融入社区环境

打造综合型社区养老设施,让其成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供给窗口,提供机构养老的同时通过提供多种类型的居家和社区长期照顾服务,如居家照顾、营养餐饮、健康管理、关怀探访、咨询及转介等,分担机构照护压力,消除养老设施与社区融合的边界,让养老设施与社区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以“将服务送到社区老人家中”和“鼓励社区老人走进设施享受服务” 两种方式,帮助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原居安老。

3.3 以“情动”设计建筑

在建筑设计上需要考虑到老年人机能衰退和心理的变化,进行细节化的适老化设计,选择适宜的建筑及室内设施尺度、色彩、材质等,照顾到老年人生理功能需求及微妙的心理。通过建筑设计语言,来引导老年人的活动,唤起老年人内心的情感,激发老年人的潜在活力。

在景观设计上,以活动空间结合植被绿化打造具有康复疗愈功能的五感花园及小农耕田园,通过接触植物、阳光等自然元素,帮助老年人缓解认知症障碍及身心压力。突破传统养老设施空间,激发使用者的正向情感,消除身心障碍,将温暖与疗愈进行到底。

4 项目概况

主控方

江岸区民政局

竣工时间

2017年3月

用地面积

2500㎡

总建筑面积

5000㎡

建筑层数

4层

总床位数

90

原设施类型

兴和嘉园福利院

改造设施类型

综合型养老设施

4.1 建筑的现状情况

兴和嘉园福利院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岱山街兴和嘉园小区福利院地块内,兴和嘉园小区宗地面积13260.06平方米,其中包含一栋4层的社会福利院、其东侧的一栋29层住宅楼和东南侧的一栋32层商住楼。本次设计改造的主要任务为4层的福利院的建筑改造及室内设计工作。

江岸区民政局为解决的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将现状治疗心理疾病的福利院功能调整为具有医养功能的养老设施。在城市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这个闲置的社会福利建筑的改造更新,为激活存量不良资产,探索城市既有建筑的适老化改造,提供了一个契机。

4.2 建筑的现状问题

现状建筑已经完成竣工验收,建筑结构及层高已经固定,隔墙、消防及厕所管道已按规划使用功能施工铺设完成。且由于原来是为心理病治疗做的设计,室内隔墙量非常的多,墙厚达到300mm,虽可以拆除,但大量的修改功能及隔墙拆除会造成施工成本较高,不利于项目落地。如何调整现有的建筑以适应新的养老设施功能,是具有局限性与挑战性的任务。

养老建筑对于日照要求严格,兴和嘉园福利院东侧日照被29层住宅建筑遮挡,在室内布局时,需考虑养老院东立面缺少充足日照的问题。

不同于新建建筑,建筑改造要更多的考量如何在保留场地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强与社区其他业态之间的联系,积极融入社区。

5 设计特色

5.1 4H的建筑设计理念

老年人的生活不单单只是护理与照顾,而是以“大健康”为核心的综合老年服务。因此,提出以人为核心的“4H设计理念”,解构长者生命周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将传统“养老”转变为“享老”。

HOME-温馨舒适的家园,提供全方位的舒适、温馨体验,并符合社会人的居住交往习惯,让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为老年人创造家的感觉。

HOTEL-全面便捷的服务,集中为老年人提供餐饮、休闲活动、康复、照料服务等日常服务,打造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中心。

HOLIDAY RESORT-高端精致的体验,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以满足新兴市场的更高预期,获得更多消费性收入,使得项目能有更高的寿命预期。

HOSPITAL-体贴周全的照顾,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专业照料,为老年人享受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5.2 空间组织“复合化”,分区管理

兴和嘉园福利院为了充分发挥医疗加养老实现1+1>2的合作效应,竖向上采用“专层专用”的方法,在1F、2F布局以医疗康复为主的功能,服务于短期治疗的老年人,满足科室及床位要求;3F、4F布局以养老为主的功能,服务于长护及特护的老年人。从下至上功能更由公共向私密过渡。

1F是面向社区服务的综合养老站点,也是社区老年人的日间活动中心,布局活动体检中心、诊疗室、接待室、餐厅、养老展示中心、康复诊疗室、康复健身房等功能。2F集康复、护理、理疗、诊治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楼层,布局康复护理院、专业诊疗室以及床位。3F是活力老人居住活动的楼层,布局心理疏导室、养老病房区和公共客厅等。4F针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包括失智老人、办公人员、专业病房区、智能互联网服务站点等。屋顶为身心休憩、户外疗养的优美环境,园艺治疗区、音乐治疗区等。

5.3 室内空间“室外化”,融入街区

在建筑首层,调整了餐厅及相对应的厨房的位置至建筑南侧,避免距离电梯过远、需穿越大厅等使用上的不便。增加了就餐区与主要户外活动区的联系,配合此处立面的修改,形成从室内到半室内再到室外的一体化休闲活动空间。餐厅放在南侧增加了餐厅的日照时长,创造出一个更温暖的餐厅空间;同时,配合立面玻璃,丰富了整体空间的美感。在首层布局休闲展示厅,扩大入户门厅的空间感受,同时又可作为多功能厅,满足不同的展示及休息的功能。将建筑现状南部的两部电梯,调整为南北部各一个,形成南北两个区域的竖向交通流线,方便整体空间的使用。

图1首层建筑现状平面图图2 首层建筑改造平面图

5.4 功能模块“组团化”,营造家园

现状建筑过道又黑又长,交通流线单一。是一种以医护人员为核心的建筑布局,但降低了使用者的居住感受。缺乏独立的室内活动空间,每层居住区没有室内活动空间,整体感受像医院,而不是养老院。平面功能分区层级不明确,医护与病人服务半径不合理。

因此,在改造时,考虑到兴和嘉园福利院因高层建筑遮挡,建筑东侧日照不充足,不适合全部做病房使用,因此在东侧布局空间较大的活动空间。将标准层设计成南北两个居住区,每个病区形成以护士站,竖向交通及病区活动空间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区,病房围绕公共服务区布置。该布局即方便了病区人员的管理,又弱化了又黑又长的过道空间的感受,形成了以入住病人为核心的使用空间,同时也提升服务效率。

图3 二层建筑改造平面图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老龄化及城市存量发展愈演愈烈的当下,以城市更新的方式,对既有闲置建筑资源进行适老化改造,是一种低成本、可实施、顺应市场的养老设施设计方式。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转变及共享、共融、情动的空间环境改造方式,帮助老年人实现原居安老,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作用。

资料来源

图1~3: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余毅君,江舒媛,高非凡,王子琳.大城市经济适用型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规划师,2023,39(01):26-34.

[2]丁昕. 基于既有建筑改造的养老设施设计研究[D]. 南昌大学.

[3]胡庭浩,沈山.老年友好型城市研究进展与建设实践[J].现代城市研究,2014(9):14-20.

[4]周燕珉,王春彧.营造良好社交氛围的老年友好型社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以北京某社区的持续跟踪调研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20(6):15-21.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