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金台论策:有效激发人才价值,释放银发经济发展动能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4-07-14
字号: [小] [大]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4-07-14


       发展银发经济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也是稳定和扩大就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发力点。继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1月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近日印发。《通知》从人才培养、发展空间、用工服务、吸纳就业、创业支持、岗位认同、增收渠道和劳动权益八方面提出支持举措,助力释放银发经济发展动能。

提升养老护理等急需紧缺职业吸引力,增强青年对银发经济领域就业认同感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用工缺口的原因,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针对银发经济人才培养问题,《通知》明确提出,“聚焦养老护理、健康照护、医疗服务、心理健康等银发经济急需紧缺职业”,从人才如何引得来、留得住的角度,推出一系列支持举措。

针对养老服务行业长期存在护理人员供需难以匹配的难题,人民网研究院2024年4月发布的《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大,怎么看、怎么办?》调研报告提出,国家及地方通过出台各类政策,积极吸引大中专毕业生等进入这一行业。不过,养老服务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仍有待提升,一些调研显示相关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仅有约1/3。除了薪酬因素,年轻求职者还看重稳定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清晰的职业成长通道。养老护理服务人才培养职业化、专业化,才能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推动青年就业,《通知》提出,设立一批银发经济领域见习基地,开发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需求的见习岗位,增强青年对银发经济领域就业的体验感和认同感,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庞诗认为,解决养老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做好长线的制度建设,既要在大中小学校园内安排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前置性地引导学生认可养老服务的社会价值,提高从业意愿;也要开展技能培训,增强从业能力,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和岗位的匹配度。

在畅通职业成长路径方面,《通知》提出,通过指导用人单位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优化职称评审评价,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指导完善相关职业体系等,增加全社会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庞诗表示,政府部门指导用人单位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是一种新尝试。用人单位是员工技能提升的实施单位和直接受益人,他们的参与对增强评价的适配性非常重要。调研中发现,企业对相关指导和支持的需求较大,希望更多了解主流做法。这里就涉及发挥企业自主性和保障评价规范性的平衡。未来会出台更具体的实施意见,以达到开放、灵活、高效的政策制定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知》提出将急需紧缺职业及时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目录,“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人民网研究院此前对山西省“吕梁山护工”发展现状的调研发现,护理人员的“订单定制化培训”已逐渐成为主流,随着多层次、品质化的康养服务渐成趋势,康复专科、神外专科护工培训需求在2024年明显上升。

“以老助老”补足缺口,保障大龄劳动者权益

为充分发掘老龄人力资源潜力和价值,《通知》第七条提出,引导用人单位大力开发“适老化”岗位,支持公共部门、基层社区推广“以老助老”服务模式。

针对“以老助老”模式,人民网研究院在此前的调研中发现,以六〇后为代表的活力老人是养老护理人员供给的有效来源,一些养老驿站聘用的活力老人已达到养老服务人员的1/3。提升养老护理人员供给水平,需要更好发挥活力老人余热。

青岛市长期照护协会会长姜日进认为,基于长期照护工作的性质,这个行业可以容纳更多中老年就业。低龄老人经过培训完全可以胜任一般简单的照护工作。养老和照护机构应转变观念,信任并大胆聘用这些人员。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支持,在免费培训、补贴补助、工伤处理等方面统筹考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关用人单位也反馈,更好发挥有意愿的低龄活力老人的作用,需要一定的制度引导。例如,活力老人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只能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务关系,这一过程中面临各种不便与风险,相关问题有待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通知》中明确提出:应维护大龄劳动者劳动权益。支持超过退休年龄劳动者再就业,引导用人单位依法保障超龄劳动者劳动报酬、休息休假、保险福利等权益,探索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向银发经济领域平台企业扩展。畅通大龄劳动者维权渠道。

对此,庞诗建议,基于银发经济从业者的特征和需求,可制定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为超龄劳动者提供较好权益保障的企业,可给予相应的税费减免和财政补贴。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相关职业伤害保险险种。此外,要完善监管机制,督导企业为劳动者提供保障。政府、市场和企业形成合力,才能让政策规定更加合理可行。

厘清主要应用场景,发展银发经济劳务品牌

在加强银发经济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方面,《通知》要求,抓好银发经济相关劳务品牌建设,选树培育一批家政、养老、康养护理、文化旅游等行业品牌,深入推进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提升银发经济用工保障能力。

近年来,人社部着力推动全国各地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有效对接,为提升劳务协作的质量和效果,积极推动地方劳务品牌建设,将粗放的劳动力流动升级为高质量的供需对接。截至2023年10月,已经培育各行业领域劳务品牌近2000个。

人民网研究院在调研“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时注意到,地方人社部门对于衔接协调培训学校、劳务派遣机构和用人单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大,怎么看、怎么办?》调研报告中也提出,为解决“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矛盾,应更充分地发挥劳务输出基地的作用,引导养老机构、劳务机构等与劳务输出基地建立更紧密、高效的合作关系。

对于抓好银发经济相关劳务品牌建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劳务品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波表示,银发经济覆盖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广泛领域,首先要梳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的主要企业、关键流程、核心岗位、特色技能;其次要明确银发经济劳务品牌的服务对象是全体老年人,既包括活力老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返乡老人,也包括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临终老人。最后要厘清银发经济劳务品牌的主要应用场景(如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返乡养老、旅居养老、临终孝老)。通过以上系统性的盘点,来构建银发经济劳务品牌体系,打造区域聚集明显、技能特色鲜明、规模执业显著的劳务品牌系列,如居家养老服务师、旅居养老服务师等。构建“塔式”银发经济劳务人才结构体系,打通银发经济体系中的两条“晋级链”,即“徒-工-匠-师-家”职业技能晋级链和“劳务个体户-劳务包工头-劳务企业主-劳务企业家”创新创业晋级链,纵向可晋升,横向可流动。

李波介绍,湖北省在劳务品牌建设中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人社牵头、部门协同、机构主建、专家指导、群体参与”的支撑体系。省人社厅承担劳务品牌建设的主体责任,促进技能劳动者组织起来,创建区域特色劳务品牌,打造“五张名片(即促进就业名片、返乡创业名片、招商引资名片、特色产业名片、城乡发展名片)”,相关经验值得关注。此外,在银发经济领域建设劳务品牌,更需要强调品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之间的协同,秉持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董晋之)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