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潮评丨养老院“短托服务”,解“照护真空”燃眉之急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3-30
字号: [小] [大]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5-03-3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养老院像宾馆,想住几天住几天,这并非空想。最近,上海养老院推出的“短托服务”引来一片叫好。去年春节,上海市民政局筛选出全市164家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开展“短托服务”试点,受到老人和家属的欢迎。今年,上海进一步鼓励“短托服务”常态化——不仅在春节期间开放,今后将覆盖全年。

“短托服务”顾名思义就是入住时长灵活的养老服务,短则一天,长则数月。这对家有老人需要照顾的家庭而言是个好消息。往年,春节没到,焦虑情绪就开始蔓延,找不到保姆,老人无人照顾,家政人员返乡导致的“照护真空”问题困扰着整个社会,让许多人焦头烂额。可以说,春节期间的家政市场放大了传统家政市场存在的一些弊端,已经严重偏离了市场轨道。这样的情况在春节以外的其他几个节假日也有体现,但春节无疑是最直观的。

“短托服务”的推出,有效地化解了民生之痛,能起到缓解市场保姆供求矛盾,平抑价格涨幅的作用。选择权对保障市场公平交易非常重要,权利需要平衡,如果一方的议价权过大,很容易导致另一方利益受损,春节家政市场需要这剂良药。

上海将之常态化以后,不仅能应对节假日的需求,还能在平时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谁家里没个事,谁也无法保证天天待机、二十四小时在岗,有些长期照顾高龄父母的子女,也需要“喘口气”休息调整一下,这个时候,“短托服务”就能起到补位的作用。

可以说,“短托服务”可以在尊重家庭选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照顾责任,减轻家庭养老压力,将子女从捆绑式、弹性不足的照顾责任中解放出来,这对释放社会养老压力、缓解养老焦虑都是有潜在好处的。

“短托服务”也补上了养老事业的一块短板。社会化养老机构确实有很多优点,但也要看到,不是每个老人都愿意一直住在养老院的,适应中国社会对养老的多样化需求需要更灵活的解决办法。“短托服务”以其灵活性无疑可以扮演好兼容、过渡这个角色。长住、短托无缝对接,一起为老年人编织一张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大网。

当然,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看其规模,不得不说,养老院本身资源就比较紧张,特别是一些普惠型养老院,一床难求是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到底有多少养老院有条件积极参与,又能拿出多少个床位来,不容乐观。推出的床位过多,可能影响养老院的日常经营,数量少,又不足以缓解市场饥渴。“照顾真空”这个问题,往往受节假日影响较大,有峰谷期的分布特征,如何应对,不让老人陷入排队、等待的痛苦中,也将影响“短托服务”的最终效果。

价格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得让养老机构赚钱,有长期经营下去的动力,但也不能不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这就需要有个兼顾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一些民营养老机构可能报价相对比较贵,政府能不能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可以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服务价格。这些都需要加大投入进行解决。与春节期间保姆涨价的问题一样,在普惠式养老这一问题上,供求关系始终是无法绕开的关键因素,需要扩大供给,激活养老机构的主动性才能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