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金李:养老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来源:中新经纬 发布时间:2024-09-01
字号: [小] [大]   
来源:中新经纬 时间:2024-09-01

作者 金李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

当前,中国正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扩大内需、助力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民心工程角度来看,发展银发经济对于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提升老年人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从市场角度看,银发经济能够激发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贡献力量。而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银发经济提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并重,鼓励通过市场化手段,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扩大养老服务多样性供给,提高养老服务的性价比,养老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银发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银发经济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包含面向已步入老龄阶段人群的“老龄经济”,还涵盖了为未进入老年阶段人群准备的“备老经济”。从供需两端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市场广阔,但多元化养老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在需求端,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正处于人口加速老龄化和寿命延长的关键时期。据统计,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4%,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约78岁,并有望继续提高。然而,失能和失智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数约4500万,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7700万,这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每个家庭单打独斗,而一定要通过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以提供更加有规模经济的解决办法。

尽管需求庞大,但目前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种类有限,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发经济的发展。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占GDP的比例仅为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25%,这反映出我国银发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这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开辟养老产业发展新路径

过上舒适幸福的老年生活,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质量、人民健康状况、生活水平和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原来的养老必然升级到“享老”阶段,而这需要完备的产业链和多样化、市场化的养老服务生态。

银发经济正为众多产业和服务形式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其覆盖范围广泛,产业链条延伸当前主要聚焦于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领域。随着老年人群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这些传统服务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例如,老年服饰、陪护机器人、智能监测设备、多功能护理床等产品的创新,正是为了迎合老年人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智慧养老作为银发经济的一个重要新兴领域,正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新路径。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的目标。这包括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目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场景中的应用,发展各类智能产品,以及推广智能护理机器人等设备。此外,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展示体验,也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各地在智慧养老服务方面的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例如,北京市西城区利用物联网智能终端和养老驿站服务,将专业养老服务送入家庭;上海市通过“银色数字工程”等项目,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山西省大同市的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则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平台,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然而,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行业标准不统一、设备互联互通性不足、产业链尚未完全打通等问题。同时,大多数智慧养老项目尚未形成明确的商业模式。但展望未来5至10年,随着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家庭结构变化和消费观念的更新,智慧健康养老市场有望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的源泉。

合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政府对于银发经济的培育、引导和扶持至关重要。从政府层面,一要加强系统谋划。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要素,也是大国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全面把握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

二是增强消费能力。扩大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扩大个人养老金试点,建立多存多得的激励机制;丰富养老理财产品,根据处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需求和意愿,开发更多有针对性的长效养老理财产品,解决保费高、收益低的问题;加强对养老理财产品的监管,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探索给高龄、困难和特需老人发放养老消费券,补充养老资金不足,提升有效购买力,激活市场化养老产业。

三是促进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确保财政补贴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银发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以科技手段应对护理人力缺失问题,如护理机器人、康复辅具、智能监测、远程医疗等。鼓励科技企业和康养机构合作研发先进养老科技。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拓展家庭等民生领域应用,高效匹配和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在城市更新、适老化改造中,融入更多智慧化养老服务元素,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公共场所智慧养老体验中心建设,提高智慧养老的社会认知度和推广力度。

四是完善融资机制。加强金融信贷支持,促进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相关产业,贷款适当向中小企业、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缺乏资金的领域倾斜;参照老年助餐的办法,在一些小微企业起步阶段,给予一定的利息补贴,降低其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社会资本投资老龄产业的回报预期和投资信心。

五是盘活已有资源。当前不少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但人工和物价便宜、生态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培育康养产业。建议试点政府批量收购空置房,并提供税收融资等优惠,吸引社会资本以轻资产模式打造康养园区。优先针对周边大城市老人,特别是失独、空巢、重症失能失智老人。在解决房屋空置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产业和就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可聚焦大城市周边高铁1小时交通圈,使老人移居后仍可方便返回原住地探亲访友和解决复杂医疗问题。常规护理和慢病管理则当地解决。试点成功后可扩大覆盖到非重症老人。在粤港澳大湾区还可试点针对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跨境养老。

应当强调的是,老年人群体在发展银发经济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在银发经济领域,老年人不仅是庞大的消费群体,更是关键的参与者和价值创造者。

截至2021年,我国养老替代率约为43.6%,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不足退休前工资的一半,这一比例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设定的55%警戒线。国际经验表明,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并不充足,尤其是刚刚退休的“年轻老人”,他们往往仍有继续工作的需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老龄化的定义,老年人适当参与社会活动是衡量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老年人就业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发挥他们在技能、经验、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终身参与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这将显著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老年人通过就业,不仅能够继续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减轻老龄化的压力,还能增强自身购买力,增强自身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避免退休后的失落感,保持身心健康,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会目标。(中新经纬APP)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