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养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中国网 丨 作者:曹鸣玉 丨
曹鸣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将人民视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使现代化建设成果从总量上更多、从分配上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的基本国情之下,我国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立为国家战略,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
第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决策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日趋老化,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攀升,社会与家庭养老负担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对公共资金给付能力提出挑战,养老与健康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对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在养老服务方面,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重要手段。养老服务包括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事业是主要由政府主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事业,以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保证服务递送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养老产业是由市场提供商品与服务的营利性活动,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的生活与文化需求。前者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体现了保障老年人基础性需求的政府责任,后者是满足老年人高层次、多样化生活需求的市场化服务,两者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我国养老服务业。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精准定位与协调发展,对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各尽其能,围绕不同需求层次老年人合理有效递送服务,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具有关键性作用,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老年人群体在经济能力、生理心理健康、文化素质、家庭结构等各方面异质性,保障全体老年人获得所需服务的实现路径。
第三,在养老保险方面,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体现出统筹保证全体老年人按时足额获取养老金的坚定决心和对老年人主体性作用的重视。2018年国务院印发通知,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开启了实现养老保险统筹的进程,以期适度均衡不同地区之间的养老负担,调剂比例由3%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4%,截至2021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为困难省份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提供有力支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前第一支柱发展基本健全,第二支柱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第三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继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着力完善企业(职业)年金制度的同时,建立个人与政府、企业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责任共担机制,体现出人民在养老保障中的主体性作用。
第四,在医养结合方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现出服务筹资与递送机制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不断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是保障人民社会权益的重要部分,长期护理服务主要面向失能的身体残障者和失智人员,在各试点的覆盖人群有所差异,其中老年人是重要的受益群体。为了解决医疗照护与居家照护在管理部门、筹资渠道、服务主体等方面的碎片化问题,使资金管理与服务递送围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目标进行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集成式、一体化的长期护理体系,降低跨部门协调成本,使资金与服务以高效、便捷的方式围绕人民需求实现价值最大化。
第五,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将老年人由社会负担转向人才资源,将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相结合,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政策路径,体现出对老年人全面自由发展权利的尊重与维护。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探索适合老年人的灵活就业模式,使老年人自由、自愿、平等地参与劳动和其他社会事务,既是对老年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保障,有利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也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开发老年人口资源潜能,向人才要红利,实现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必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