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养老院:不要“破防”,不要“破防”,不要“破防”
“有家养老院出现了一例混管阳性。”12月20日,顶着高烧,陆琴(化名)还是坚持参加了视频会议,指导工作人员如何应对。
陆琴管理着绍兴两家养老院。连日来,她在多家药店之间奔波,退烧药、感冒药没买到,自己反而不小心“阳”了。
据媒体报道,北京、上海等地养老院已经出现120急救电话出现拨通难、抗原和退烧药品抢不到等问题。近日,笔者联系了浙江杭州、宁波、绍兴等地民营养老院,均反馈称院内已进入封闭管理,暂未出现突发紧急情况。
“我们也不知道要封控多久,院内护理人员安排紧张,院外工作人员感染风险又大。”疫情三年以来,陆琴从未如此焦虑过,“对我们来说,真正的‘战疫’是从今年12月打响的。”
到了防控最紧张的阶段
一直以来,老年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也是更容易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急危重症的脆弱人群。一旦当地发生疫情,养老院基本都会在第一时间采取封闭管理。
12月6日早上,陆琴接到了民政部门要求养老院“封闭管理”的通知,要求当天晚上8点开始实施。“通知挺突然的,没想到。”这三年来,她已经记不清养老院经历过几次封闭,其中最长一次有三个月左右。
自12月7日《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发布后,国内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保健康、防重症成为核心目标。
封闭管理,意味着院内所有护理人员都不得外出。其他工作人员则采取轮岗制,陆琴管理的养老院是一星期换岗一次。没有过多慌乱,陆琴马上赶回家中,简单收拾好必需物品之后就住进了养老院,其他员工和家里匆忙交代好事情之后也陆续赶回了院里。
不同于前几次的封闭,这次陆琴时时紧绷着一根弦,不敢松下来。“以前社会面上进行常态化核酸,阳性患者需要集中隔离,密接和次密接也都在管控中。”陆琴坦言,“但现在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太多了,我不知道周围的人是什么情况。”
她举了个例子。封闭管理期间,入住老人的家属由于无法亲自探望,有时便会托快递员将东西送到养老院。对于这些物品,养老院往往会进行消杀,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取进去。
“但是有些家属并不同意拆开包裹再进行一次消毒。我们也不知道家属有没有感染,就担心包裹里面可能携带病毒。”
但养老院也不能拒收包裹,对此,陆琴很无奈。
除此之外,即便是封闭管理,养老院每日还有必需的食材和物资的进出、轮岗人员的进出、紧急维修人员入内等。“养老院不是铜墙铁壁,做不到密不透风。”陆琴告诉笔者,“院外工作人员要进来先隔离三天,核酸阴性后才能上岗。但这次混管阳性刚筛查出来的正是在隔离的轮岗人员。”
为了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养老院决定取消轮岗制,从12月18日起所有工作人员都驻守院内,特殊情况下才能外出。之后再返回,则要隔离五天观察。
多家养老院负责人都认为,疫情政策调整之外,眼下还是流感易发的季节,现在是三年以来院内防控最紧张的阶段。
预案之外还会有突发情况
历经多次封闭管理,浙江的养老院基本上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法。
杭州拱墅区一家养老院在11月下旬左右就进入了封闭管理。院长李逸(化名)介绍,提前储备好口罩、消毒酒精等都是常规操作。这些物资基本上都是一个月的储备量起步,养老院也和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关系。
对老人出现急症,养老院也准备好了预案。“和附近的几家医院都沟通好了,出现这种情况,拨打120后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就医。”受访的养老院均表示,这样可以减少和机构外部人员的接触,还能保障就医安全。
另外,这些养老院还开辟了专门的隔离区域,还配备了独立通道、设备设施等,也都进行过多次院感演练。陆琴管理的一家养老院就腾出了一栋楼用作隔离,房间数量有20个左右。
养老院和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签订了合同协议,包括为入住老人的基础性疾病进行配药。“常规用药不用担心,会安排人员在外购药拿药,现在还没出现问题。”李逸补充道。
但退烧药、感冒药的储备还是让养老院有些措手不及。据了解,李逸管理的养老院有180名左右入住老人,护理、医务等人员30名左右,目前有三四名人员安排在院外。“养老院平时不会储备退烧之类的药物,老人出现病情后才会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他告诉笔者,这几天院外工作人员也没有买到退烧药,“我们现在只能让家属过来送药。”
如今,养老院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每两天做一次核酸,入住老人则是每天抽取20%的比例检测。李逸表示,抗原检测试剂储备虽然不多,但是有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这个量应该也是够用的。
陆琴所在的养老院把预防措施做得更加细致。“管理的两家养老院共有120位老人,都提前和社区卫生中心打了招呼,准备了60粒退烧药,还有板蓝根。”陆琴说,担心养老院缺药,12月15日她就从养老院出来,连续几天跑了多家药店,但退烧药、部分普通感冒药都断货了。
包括陆琴在内的四名工作人员还要协调处理院内的紧急事宜。她回忆,2022年上半年封闭管理期间,院内曾发生过一场流感,当时有七八个老人都出现了不适症状,需要紧急送医,这个时候养老院发现,完全依靠医院派车根本来不及。
“遇上流感、新冠,很有可能是几个老人一起出现症状。入住老人一般都有基础性疾病,部分还没有自理能力,‘病上加病’更严重。”陆琴表示,当时还好有院外同事派车帮忙送医。
为了避免出现送医车辆不足的问题,陆琴这次也承担了紧急送医的任务。她还是不放心,“养老院外会接触到很多人,我不能保证我不会被感染。”
预料之中的情况还是发生了。12月18日,陆琴“中招”了,连续三天高烧,全身酸疼,迫不得已暂时放下工作。“现在外面只有两个人在跑,形势真的是雪上加霜。”
越来越大的运营压力
“这几天,在圈子里我已经看到不少养老机构出现了阳性的情况。”除了直面“破防”的可能性,受访养老院的管理者还向笔者表示,眼下最紧要的问题是,护理人员不足,他们正在超负荷工作。
养老院内,护理人员需要24小时值班,这份工作并不轻松。比如说,照顾失能失智老人,他们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给老人喂饭、翻身、擦拭身体等,还要每天完成房间的消杀工作。有时候,还会遇到棘手的情况,一些失智老人可能会故意闹情绪,“不服管”。
据陆琴介绍,养老院开放期间实行的是“三班倒”,即第一天工作24小时、第二天休息、第三天工作12个小时。“封闭之后,部分护理人员出去之后进不来,人手减少只能安排加班。”陆琴解释道,早上6点~8点、下午3点~5点是养老院最忙的时候,这两个时间段只能安排本来休息的人员加班来完成工作任务,以保证工作质量。
除了压力陡增,护理人员也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此时年关临近,他们很想回家。笔者了解到,护理人员年龄基本上在40~50岁左右,“上有老、下有小”,家中的老人、小孩都是牵挂,都担心家人感染新冠后无人照顾。
“他们放下了自己家中的一切事务来守护老人。”陆琴在养老服务行业干了8年,她深知行业内护理人员的辛苦,称这份工作流动性较大,很少有能坚持半年以上的。“本来养老院就非常缺人手,封闭管理期间招不了人,还要劝说离职的员工。”
“劝说起到的效果并不大,毕竟不能一直靠情怀支撑着。”陆琴也能理解,等到后期,如果大部分工作人员出现了情绪问题,想要辞职,集团会考虑提高薪资。
疫情三年以来,养老机构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支出上,除了人力成本的提高,每个月防疫消杀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封闭管理让养老院无法接收更多的老人,入住率普遍达不到盈亏平衡点。
例如,李逸创立的养老院本有500多张床位,但现在的入住率在30%左右。他透露,一整年下来,自己的养老院基本上都是亏损运营。陆琴还补充道,一遇上疫情,除了养老院封闭,公司旗下的大部分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的居家中心也要关闭,营收渠道又减少了。
不止是李逸、陆琴所在的养老院经营困难,受疫情影响,养老院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三年来呈下降趋势。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下旬,国内养老院相关现存企业共1万余家。2020年,新注册1617家相关企业,同比下降24.16%;2021年新注册975家,同比下降39.7%。截至目前,2022年共新注册764家相关企业。
“这三年下来,能活下来真的很不容易。”陆琴感受着其中的辛酸。她说养老院的屏障都是由员工的血肉之躯维持着。除了“苦熬”,陆琴别无选择,她割舍不下身上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