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中国现有空巢老人超1.3亿 他们的养老怎么办?
中国的老龄化在加速,空巢老人群体十分庞大。
日前民政部举行第四季度例行发布会,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大量老年人不与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面临着居家养老的许多生活不便或困难,甚至是安全风险隐患。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按此计算,我国空巢老人数量超过了1.3亿人。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我国空巢老人年龄大,有多个原因,一个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务工,而老人却大多留守农村,农村老龄化现状比城市更加严重。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每年高考录取学生数量规模较大,很多人读完大学后,在城市工作,不在父母身边。
董玉整说,当前我国人户分离人群庞大。七人普数据显示,2020年人户分离达到了4.93亿人,即便是市辖区的人户分离都达到了1.17亿人,跨省流动达到了1.25亿人。
此外,一些青年远赴国外学习工作。教育部的数字显示,1978年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工作的宋先生说,“疫情以来,我与父母已经三年没见了”。
从空间分布来说,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有相当多的子女与父母居住在同乡或同城;这种情况下,成年子女与老人可以就近居住甚至共同居住。比如有些与子女在同一个城市里的老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饮食、习惯,喜欢住在原有的老旧小区,或者出于喜欢自由等原因,老人和子女有分开居住的需求。对于这种情况,成年子女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或附近小区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也就是俗称的“一碗汤”的距离。
“如果是这种类似于一碗汤的距离,当然是很好的。”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说,“一碗汤”的距离里面的前提条件是房子要能买得起,这是个核心因素,但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高房价面前,对于新进入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能买得起一个房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可能再另外买个房子给父母住。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空巢老人面临的情况是,老人与成年子女在不同的城市,有很多是不同的省份,比如在珠三角,大量年轻人来自湖南、广西等地,父母还在老家。这其中,有部分老人出于生活习惯等因素,不愿意离开家乡,不愿意随子女到到大城市生活。但也有相当大部分老人愿意进城与成年子女同住,照看孙辈,只是受限于住房、医疗等问题,这一想法实现起来存在不少难度,只能继续留守家乡。
比如,受制于北上广深、杭州、南京、厦门等一二线大城市的高房价,部分成年子女虽在大城市买了房,但房子面积小,住起来“不方便”。一部分成年子女在城市租房居住,受制于高租金,居住空间也较小。
张波说,这部分群体要照顾老人就存在居住成本方面的障碍,如果老人跟子女共同居住的话,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就会更大一些。这无形之中,就大幅增加了家庭的购房成本。
因此,对劳动力大量流入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在“三孩时代”和养老高峰到来的情况下,应该增加政策性租赁房的供给,朝着有利于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共同居住或就近居住、朝着有利于老年人进城帮成年子女带娃的方向努力,在政策性住房方面做出一些相应调整。
张波说,未来不只应增加供应居住空间的需求,还需要提供一些制度方面的保障、软实力方面的配套等,包括社区的一些养老服务,都需要做相应跟进,比如要为更多老年人提供社交、文化、娱乐、服务等配套场所。
董玉整认为,未来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相互帮助照顾,强化社区做好老年服务工作的责任,在设施、场地、服务、活动、人员、经费等方面都要统筹安排,尽力而为解决社区里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那些继续留在农村生活的老人,以及虽然现在居住在城市、未来还要回归农村的老人们提供相对稳定的、持续有效的养老保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和完善乡村社区建设,尤其是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为他们的养老提供设施场所和配套条件。要鼓励老人们相互支持帮助,发展互助式养老。
董玉整分析,未来还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有利于空巢老人家庭团圆的各项制度。比如,现在各地设立了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陪护假),规定父母60岁以上生病住院治疗,独生子女可以带薪陪护父母15天左右。用人单位应该支持并切实落实这项制度。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有必要将此项制度进一步拓展到非独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