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铭:有必要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工作一代的养老负担
金融界1月26日消息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近日在今日头条《头头是道》表示,老龄化和少子化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规律所致,另一方面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这一趋势。鉴于老龄化成为一种持久的社会发展趋势,且长寿与幸福指数提升为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陆铭指出,需要多措并举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首先,调整生育政策,从限制转向鼓励生育,但参照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该举措效果可能有限,原因在于当前不愿生育的主要矛盾并非源于政策管制,而是由于高昂的育儿成本及机会成本。为此,陆铭建议,从政府特别是大城市政府角度来讲,要尽量增加住房供应、降低房价及租金,同时逐步降低教育成本,以提升公众生育意愿。
其次,国家层面应适当地推迟退休年龄。现行退休制度制定于上世纪50年代,彼时预期寿命仅为40岁,而今我国预期寿命已延长30多年,退休年龄却未作相应调整,显然无法适应预期寿命持续增长的现状。陆铭指出,尽管个体角度都希望早日退休,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预期寿命延长的前提下,若不调整退休年龄,则意味着在岗的一代需承受更重的养老负担。实际上,适度推迟工作人群的退休年龄,从平均角度看,反而能够减轻在职一代的养老压力,这一点亟待向公众阐明。
再者,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是另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历史上诸多发展中国家在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时,普遍实现了12年义务教育,而我国目前尚未普及这一阶段的义务教育,相信政府部门已在积极考虑推动此事。
最后,促进人口流动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陆铭分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规模和劳动力总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个体通过自由流动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这将有助于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从而减缓人口数量负增长的趋势,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仅从城乡关系的角度看,我国城市化率虽已达到66%,但距发达国家普遍的85%乃至90%仍有一定差距。假若我们能达到85%的城市化率,那么每年约有1,000多万人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这一结构性调整将对人口数量下降产生积极正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