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5个人的团队肩负服务163万南京老人的使命
龙虎网讯“国庆假期喜逢重阳节,这个时候可歇不下来。”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平静地说。这一刻,忙碌定格。
时间回到今年8月30日上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合影时,周新华被安排站在习近平总书记座位的正后方第一排。那一刻,荣耀定格。
“我们养老服务处全体同志,始终牢记总书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的殷殷嘱托,竭尽全力为全市163万老年人服务,勇做新时代养老事业答卷人。”作为全国唯一上台交流经验的受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周新华许下这个承诺。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有5个人。5个人,握起就是一个有力的拳头,在南京探索创新养老服务多个“全国第一”的路上开山拓路。5个人,张开就是一个温暖的巴掌,托起163万南京老人的“最美夕阳红”。
攻坚克难
劲往一处使,“这块‘硬骨头’一定要啃!”
“黄奶奶,您对家里的适老化改造还满意吗?”陈华玉在电话中询问。
“很好!很好!装了智能机器人,我在家就能看病。还有卫生间那个防跌倒的、床头那个看起床的,简直是24小时保姆……”家住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慈悲社社区的黄奶奶打开了话匣子。“满意就好。重阳节到了,祝您身体健康,节日快乐!”回访电话最后,陈华玉不忘给老人送上节日祝福。
陈华玉,大学毕业后参军,2013年转业至市民政局,目前负责全市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工作。南京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遵循“一户一策”原则,实现精准匹配、个性服务。定期打电话抽查,也就成了陈华玉的日常工作。
作为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南京年内要完成3600户失能、半失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三个季度过去,这一“民心工程”已基本完成,进展超往年,让陈华玉心里踏实了不少。
从事养老服务近10年,陈华玉在工作中有“韧性”是出了名的。
开展养老服务,首先得有场地,否则说啥都是空话。养老设施“规而不建、建而不交、交而不用”,是2019年养老服务处建处伊始面对的第一块“硬骨头”。
在一次排查中陈华玉发现,某街道有一处近1.4万平方米的养老用房,竟被挪用办起商务酒店。“这块‘硬骨头’一定要啃!”陈华玉和同事们连续两个月“泡”在城建档案馆找资料,“蹲”在现场查项目,拉下脸来抓整改,包括这处商务酒店在内,一大批被挤占挪用的养老载体“完璧归赵”。
截至2021年的两年时间里,南京累计收回养老设施30多处、逾5万平方米。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养老服务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虽说只有5个人,但我们攻坚克难,心往一处想,个个能打硬仗。”处长周新华自豪地说。
推进专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障碍是缺少场所。
“因为赚不到钱,专业养老组织普遍热情不高。”周新华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养老服务处多方协调,着力破解养老服务配建设施不足、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存量资源改建养老设施限制多等难点、堵点问题,建立“四同步”机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每年审核项目控详超过160个,确保配建到位。
这,在全国开了先河。南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以往,我们只能在小区院子里或路边树下打牌,碰到高温、下雨等天气,只能窝在家里。现在社区有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场地干净、宽敞明亮,设施齐全,还有空调,我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家住秦淮区俞家巷社区的孙为民开心地说。今年上半年投入运营的瑞芝康健俞家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地区,不仅有助餐室、娱乐室、助浴间、老年大学教室,还设置了床位,可满足老人日托、短托服务。
像俞家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样的专业化运营站点,全市已有1369个,实现社区(村)全覆盖。仅2021年,南京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97万人次,惠及64.66万老年人。
腿勤脑勤
用“最笨”的办法,解“最难”的题
“小杨,又瘦了,要好好吃饭啊!”国庆节前夕,杨靖在建邺区社会福利院调研,熟悉的老人跟他打招呼。“好啊,好啊!”杨靖乐呵呵地应着。
副处长杨靖今年37岁,不少同龄人都发福了,他的体重不升反降,还不足百斤。
精干的杨靖承担着处里很多“大块头”文件的起草工作。制定养老服务政策不能靠在办公室拍脑袋,而是要深入一线,直面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杨靖看来,这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每次起草文件前,他都不惜脚力,跑到基层养老服务机构,和老人面对面聊天。
蓝衬衣,黑西裤,单车一“匹”,这是杨靖调研时的“标配”。“基层工作都忙,尽量不打扰他们,悄悄地来,悄悄地去,也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杨靖说。
杨靖腿勤脑更勤。
智慧养老时代悄然到来,特别是区块链技术以其信息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共享、共识机制等特性,为解决养老领域中隐私泄露、数据造假、信息共享难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杨靖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主动加压,牵头设计南京“区块链+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不懂区块链,杨靖就购买书籍熬夜学习,请教专家,并深入基层,全面了解需求。“我们将从养老医疗、养老金融、隐私保护等方面着手搭建。像在养老医疗层面,医疗机构、监护家属、养老机构等多个节点可以通过数据上链的形式,记录和查看老人的医疗数据,进一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与记者聊起这一新兴科技,他侃侃而谈。
2022年1月,由杨靖牵头撰写、以“时间银行”为核心的《区块链+民政(养老服务)》成功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全国民政领域仅有8家。
“用‘最笨’的办法,往往能解开‘最难’的题。”周新华说。
为解决养老院服务管理“松、散、乱”问题,养老服务处在民政部养老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基础上,制定清单,细化136项指标,分头走访全市206家养老机构,“一家一策”,牵头消防、建设、房产等部门按图索骥,每家机构跑5趟以上,经常不打招呼去巡查,把发现的服务隐患问题挨个拍照记录在案。经过一年多努力,全市养老院共整治服务隐患3641项,出台相应政策文件15份,养老院设立许可率、医疗卫生服务合格率、餐服人员健康合格率、特种设备安全率等关键质量指标达到100%。
不少老人对网发愁、为“码”所困,养老服务处推动组织开展“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活动,回收调研问卷2100多份,设计教程资料,特别是对高龄、行动不便老人,送学上门,共完成培训6.6万多人次。
面对新冠疫情,养老服务处为老人们撑起一把挡风遮雨的伞。细化预案、一线指导,推出养老机构应对疫情心理健康指导问答手册,开设心理疏导网络课程,有时线上有上千名老人同时收看心理课。
勇于创新
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多个“全国第一”
“陈处,给我们出些金点子吧。”前不久,在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推进会上,江苏悦心养老产业集团董事长高庆玲向大病初愈的陈永“取经”。
“沉下心来,扎扎实实给老年人做好服务,就是最好的金点子。”陈永笑言。
年近五旬的陈永,目前担任养老服务处副处长,经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个玩过冬泳的壮汉身体频发警报,前不久他因为肺炎入院治疗。
家住安徽滁州的陈永,每天都要驱车上百公里,两地奔波,风雨无阻。“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养老服务监管不能间断……”陈永告诉记者,养老服务不断升级迭代,自己有时就像一条不知疲倦畅游的鱼,暂时被抛到了沙滩上后,要赶紧下去游泳,要不就落伍了。
对于养老服务创新,陈永深有感触。
2011年,陈永从部队团参谋长岗位转业到市民政局,这是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型。“学,只有不断地学,才能有突破。”陈永每一次出差都喜欢坐火车,因为在车上的时间比较长,有相对完整的时间学习。
“做养老服务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很多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陈永告诉记者,9年前,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当时针对高龄、独居老年人购买服务的标准,城区和农村分别是每人每月240元和60元,没有具体细分标准。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关键指标,老年人能力评估被提上议事日程。”
“探索初期,老人心怀戒备,工作人员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陈永说,经过艰难走访、商谈、论证,终于形成了上门评估的办法、财政预算及拨付等完整流程。
“没有攻不下的娄山关,没有攻不下的腊子口。”这也是周新华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七普”数据显示,南京老龄化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7个百分点,达22.17%,养老形势异常严峻。养老服务处开拓创新,在破解难题中蹚路子。
老人普遍期待“养老不离家”、服务距离“一碗汤”。养老服务处反复调研论证,牵头建立从设施改造、流程规范,到机构遴选等的全套操作规则,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700多张,相当于8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为老人节省费用30%以上;
在突破中心城区养老服务空间不足制约的同时,养老服务处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提请市政府出台政策文件,南京又先行先试,通过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解决养老服务人手紧缺的难题。目前,我市已建设“时间银行”站点1300余个,遍布98%以上城乡社区,注册志愿者4万多人、服务对象6.4万多人,志愿者存储时间逾32.5万小时,有力推动了邻里守望相助,为发展互助性养老和基层社会治理开辟了新路;
针对居家养老、子女长期护理负担重的家庭,推出“喘息服务”,定期委派专业人员到老人家里帮忙照料,或把老人接到养老机构一段时间,让老人家属“喘口气”,一经推出大受欢迎;
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入选中央组织部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全国城市养老领域唯一;
……
多个“全国第一”,是南京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注脚,是养老人主动担当、探索创新的有力证明。
践行初心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软装的搭配要柔和,得有家的感觉;张贴的管理制度,必须规范有序;助餐点内一定要干净、清爽,菜品多样化……”在我市一家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验收现场,孙畅死“抠”每个环节。
“这么专业,哪像养老行业的‘新手’。”运营这处助餐点的建邺区迅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郭小迅调侃道。
孙畅,是养老服务处最年轻的小伙。一年多前才加入的孙畅,被团队奋发向上的氛围感染,迅速进入状态。
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感这几年一直是南京养老的工作重点,1282个社区银发助餐点如今遍布南京城乡。负责这项工作的孙畅,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我希望能让老年人拥有更有温度的养老体验。”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周新华在全国表彰大会上引用这句词解读他和同事们的初心。
“我常想,一手把我带大的奶奶90多岁了,在老家过得好不好?”周新华说,每每想到这些,就更有动力。
“做好养老服务,是为了今天的老人,也是为了明天的自己。”杨靖说,大伙习惯了踏着星光下班,跑养老机构、与老人拉家常、给老人家属写信……“要是有一天能看着夕阳下班,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养老服务处挂在心上的不只是老人。
搭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养老服务处先后起草《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南京“养老十条”等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文件,破解养老设施规划、消防安全审验、人才队伍建设等难题。
为让养老从业者有奔头有干劲,他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养老从业人员入职补贴、岗位津贴、资格补贴等综合补贴制度。2021年12月,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宁举办,南京选手夺得5个一等奖中的2个,其中1名获得冠军。
这几年,南京全面超额完成省、市养老服务民生实事16件,养老服务质量满意度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位列第一。
“我们由衷热爱养老事业,在奋斗拼搏中共同见证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见证了养老服务列入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见证了养老事业实现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从简单照料到综合护理、从传统护理到智慧养老的时代变迁。我们从老人写满笑意的脸上更加领悟了党的初心使命,更加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在全国表彰大会交流发言现场,周新华深情地说。
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让周新华和养老服务处成了“明星”,但他们并未放慢前进的脚步。“为了163万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周新华、陈永、杨靖、陈华玉、孙畅站在了新的起点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