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养老法则”:助力年轻人实现提前退休梦想
“有钱有闲”、“旅居养老”、“财富自由”……一边是理想退休生活的彼岸,一边是为了按时下班而苦苦挣扎的打工人的现实。在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中显示,年轻人普遍预期较早退休,特别是年龄介于18到25岁之间的男性受访者的平均期望退休年龄为58.81岁,明显低于法定退休年龄。
看来,在提前退休的理想背后,更需要科学严谨地规划。早在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通过分析过去股市数据和退休案例所总结出的4%法则,也许会为当代年轻人的养老金规划提供方向。
什么是“4%法则”?
“4%法则”的计算公式为:退休需要的资产规模=退休后每年开销/4%。
也就是说,提前退休需要准备年支出的25倍资产才有可能实现。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可以提供部分养老金作为保障,投资者就可以计算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资金缺口。根据《养老理财问卷报告(2022)》显示,58.77%的受访者认为,每月需要3001-8000元才能过上理想的养老生活。而2021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退休职工的人均养老金仅为2987元。基于以上条件,我们进行了一个假设性测算:比如,张先生退休后需要的每月开支是8000元,基本养老保险可以支付3000元,那么张先生自己需要准备的每月支出就是5000元,一年就是6万元,6万除以4%等于150万。也就是说,当张先生存够150万元时,理论上便足以覆盖退休后每年的生活开支。
“4%法则”靠谱吗?
虽然4%法则在让我们在“规划养老”的问题上开了个好头。但是,“4%法则”的生效仍需要一些前提条件。
首先,需要一笔体量足够的资产。对于工薪阶层而言,要想早日攒够这笔动辄百万的养老钱,做好开源、节流以及投资的理财规划必不可少。一方面,在积累财富的黄金时期努力提升职业技能、提高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规划每月开支的同时,还要尽早开启投资理财规划。
其次,保证年化收益高于4%。考虑到通货膨胀导致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就医等额外支出,投资者需要保证资产的年化收益率高于4%,使投资产生的收益覆盖开支,投资者就可以在不动用本金的状况下持续获得满足日常开支的资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长期稳定获得4%的收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往往是硬币的两面,这就要求我们在积累养老资产时,既要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又要在保证资产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收益回报最大化,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坚持下,才有可能早日达成目标。
“4%法则”带来哪些投资启示?
虽然说“4%法则”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万灵药,但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启退休生活的路上,这个公式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①想要实现养老自由,越早开始准备养老金越好,在兼顾当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我们自己所能,养老资产的准备越丰厚越好。
②养老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都很重要,面对金融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
③养老投资是贯穿一生的事情,从年轻到退休我们有不同的投资目标,需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动态配置。
无论是养老金的积攒,还是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优质的养老理财产品都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积极发展养老目标基金,投资策略易理解、可验证,可较好的同投资者风险偏好或生命周期进行匹配,逐渐成为个人养老理财的重要选择之一。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28日,进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养老目标基金共有161只。另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已设置Y份额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达到174只,三季末Y份额总规模达到51.87亿元。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控股的大型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成立十八年以来,始终将养老金业务作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不仅是业内少数具养老金类业务全牌照的公司之一,拥有丰富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和客户服务经验,而且养老金规模也持续位居市场前列。在个人养老金方面,工银瑞信共有六只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个人养老基金Y份额超5亿元,均居同业前列。
随着长寿时代来临,尽早规划自己的养老钱是梦想提前退休的年轻人为自己准备的一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礼物。建议投资者从现在开始,积极关注个人养老金账户,通过科学的方法积累财富,开启更多退休生活可能性。
风险提示:
基金名称中含有“养老”字样,并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