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难题 | 2023年1-2月养老服务发展报告
观点指数 疫情放开后,养老机构成为防疫的重点部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养老机构的防疫指导意见,各地方快速跟进,养老机构也严阵以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渡过这一高峰期,养老机构及配套的康复医院也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期内,关于养老服务行业更细致的国家标准陆续出台,养老机构依靠新标准能更加准确地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政策之外,观点指数重点观察的样本企业中再有3家录得新项目动态,其中险企持续保持活跃。险企涉足养老机构发展有着强大的资源链接优势,但仍需注意营销渠道和方式所存在的法律和舆论风险。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上升至19.8%,人口自然增长率更呈现负增长,表明我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受近年经营困难的困扰,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数量增长却进入了下降区间,各地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或仍是杯水车薪。
泰康、大家养老社区再拓展,险企应考虑满足更多方面需求
报告期内,观点指数重点观察的样本企业中再有3家录得新项目动态,包括积极布局公建民营项目的九如城集团,开年即签下新项目;泰康则四处出击,上海静安项目正式落地,四川项目体验馆也已对外开放;而大家健投再有两项目签约落地,分别位于济南和长白山。
1月15日,九如城签约涟水县朱码街道养老服务项目,该项目位于涟水县安东北路东,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共设置床位150床。
与泰康同为险企的大家保险在2021年12月推出了养老品牌“大家的家”,该品牌与其他投资养老机构的保险企业模式类似,旨在通过“保险保障+养老服务”的业务发展模式,为家庭提供全场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养老保障服务。
目前我国养老社区发展主要借鉴海外发展成熟的CCRC社区模式,如泰康之家、国寿嘉园、太保家园等,这类社区多位于城市郊区,优势在于区域内空气质量好、风景秀丽,劣势在于交通相对不便、周边生活配套缺乏,难以满足健康老人外出社交、购物消费的需求,降低了部分老年人的入住意愿。
未来无论是险企、房企还是专业养老机构运营商,都应该将此纳入考虑,提供更多选址灵活的养老社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
除选址外,险企的营销渠道和方式所存在的法律和舆论风险也需留意。观点指数了解到,目前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多为年金险和终身寿险。险企在销售相关保单时纷纷承诺提供养老社区的入住资格。
然而所承诺的只是入住资格,若养老社区建设不如预期,就存在供小于求的可能性,适龄客户无法行权。即便客户成功取得了入住名额,但养老社区入住后的各项费用却超出客户心理预期,特别是在销售时无详细解释的情况下,就极易产生争议,带来舆论和法律风险。
聚焦养老机构防控,养老服务持续建立标准体系
疫情逐步放开之时,养老机构成防疫的重点部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强调,强化重点机构防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人群集中场所结合设施条件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
如北京市民政局就要求动态调整养老机构防控措施,进入养老机构须查验核酸和抗原。朝阳区卫健委就与区民政局沟通建立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保障机制,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与全区101家养老福利机构建立属地内的医疗服务双向对接。
在疫情防控逐步放开之际,养老机构更需早作相关准备和规划。除了严格按照联防联控机制进行防疫物资准备和分区管理外,更应落到每家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准备,例如氧疗机、抗原试剂等物资,以及与卫生机构的转诊绿色通道等。
养老服务标准上,《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在近日出台,将老年人能力评估领域的标准层级由行标上升为国标;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商务部则联合印发了《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以加强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建设,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新的养老环境和形势下,制订国家标准能给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一个明确的“医养结合”指导,有助于提升财政支持、人才培训和保障等方面的能力。
对养老服务机构来说,依靠明文规范的标准能更加准确了解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更加高效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方案;对政府部门来说,通过对老年人评估、对养老服务机构分级,可以提高相关政策制定的准确度,确保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落到实处;对老年人来说,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服务内容,增加老年人在接收养老服务时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据观点指数了解,目前不少城市已开始将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作为发放护理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
养老机构增速显著放缓,养老事业有待更多支持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会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统计局近期发布我国最新人口数据,2022年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下降0.94个千分点。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主要是源于出生人口减少。
人口下降的另一面必然是人口老龄化,2022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14.9%。与2021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922万人,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为应对加速深化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层面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十四五”期间,中央更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订立了各项考察指标。
尽管如此,国内养老事业仍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特别是目前增长乏力之时。
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36万个,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占44.7%。养老床位总数比2012年底的416.5万张翻了近一倍,但从近期数据来看,整体增速已明显放缓。
数据来源:民政部,观点指数整理
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40466个,环比上升0.43%,同比上升2.99%;提供住宿的养老机构床位共509.3,环比上升0.41%,同比上升1.92%。
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的数量增速自2021年一季度起快速下跌,季度增速环比跌至1%以下已持续两年,大型机构新增较历年减少。
数据来源:民政部,观点指数整理
全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依然保持逐年上升,但相较于“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35-40张仍有一定差距。
无论提供任何补贴,解决不了眼下的运营和获客难题,养老服务企业往往难以持续发展,扩张和建设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疫情的逐渐退去,客户能够更自由到访机构,全行业的获客难度将相对降低,过去一年停滞的建设项目有望重新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