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渐进式延迟退休该如何实施
本报记者 李海楠 王小霞
近日,有机构研报称“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延迟退休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并一度登上了热搜榜。
“可以肯定的是,实施延迟退休方案大局已定,箭在弦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虽然具体实施时间都未明确,存在未确定性,但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
方案或将公布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最需要加以解决和缓解的棘手问题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口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口比重达到13.5%。
“更为关键的是,从2023年开始我国将迎来退休高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抚养比”进一步压缩,参保缴费压力和养老金发放压力进一步增大。
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带来对劳动力减少等方面的挑战必须主动、积极应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挑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均寿命延长下的适当选择。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综合我国当前各种因素来看,延迟退休大势所向,不排除今年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周茂华指出。
兰日旭也表示,2023年方案公布的可能性较大,最迟在2025年开始实施。
“渐进式”推进
既然延迟退休是大趋势,那么延迟退休的方案该如何实施?业内分析普遍认为,从我国多年来的推进路径看,“渐进式”始终是最优方案。
所谓渐进式,就是给一个时段,比如2025年-2055年这个时段,按计划逐步推后退休年龄。渐进式跨度的时段越长,过渡变化就越平缓,对涉及到延迟退休人员的影响相对就小一些,民众接受度就高一些,这样有利于推进政策的落地实施。
“延迟退休不是说一下子就延长到位,而是每年递增式地延长。也就是说,我们的退休年龄不能一下子从60岁延长到65岁,而是逐年按月增加的温和式延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曾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我国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政策也不能是刚性的。对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幅度和方式大有文章可做。
早在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21年,人社部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
兰日旭表示,延迟退休的措施要根据我国实际,小步推进,每年延长2到4个月左右,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渡,最终达到法定的65周岁退休年龄。在方案推行上,我们要吸取欧美各国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做好宣传,转变观念,在稳定中实施。
“另外,弹性实施应该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周茂华表示,如男女退休年龄延长应该有差别,延迟退休年龄也要与具体工作性质有联系等。
“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和迎接老龄社会。”在杨宜勇看来,老龄化不是人类的灾难,而是人类的福音。随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保障以及现代化、智能化的加快,人们可以活得更长,我们也可以干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