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年轻人“盯”上老年食堂,何以实现多方共赢?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3-07-14
字号: [小] [大]   
来源:浙江日报 时间:2023-07-14

潮新闻 记者 朱浙萍

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食堂,吸引不少年轻人来就餐。潮新闻记者 朱浙萍 摄

社区老年食堂,正吸引不少年轻人来“蹭饭”。近日,潮新闻记者在金华市区部分社区老年食堂看到,老人家“专属”的饭菜,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

年轻人为何爱上老年食堂?对外开放的老年食堂,又如何在公益与盈利之间寻求生存之道?

味美价廉 老年食堂成为年轻人的“小饭桌”

中午11点半,在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美地大食堂”,柜台上30个多菜品整齐排列,炒菜、蒸菜、凉菜,有荤有素,不少年轻人正在排队打饭。

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白领李丹,自从今年3月份发现这个宝藏食堂后,就时常和同事们一起到这里“蹭饭”。“和点外卖比起来,这里的饭菜干净卫生,价格也比较亲民。”李丹说,一荤两素一汤,分量很足,只要15元。

潮新闻记者发现,除了年轻人,食堂里还有不少带着孩子一起来用餐的家长。“孩子放暑假在家,我们也没时间烧饭,社区食堂里吃吃蛮好。”一位家长说。

食堂经营者金丽君介绍,该食堂是2021年起对外开放,提供早中饭三餐,从早上5点多营业到晚上9点。目前中餐的用餐人数最多,平均有200多人,其中50多位是社区里75岁以上老年人,其他都是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

金都美地社区食堂,中餐有30多个菜品。潮新闻记者 朱浙萍 摄

作为老年食堂,外来年轻人加入,会不会给老年人带来影响?又如何兼顾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不同口味?

金丽君表示,食堂专门划分了老人用餐区和公众用餐区,另外在时间上采取错峰用餐。“老年人开饭早,上午10点半,下午4点半,老年人就开始用餐了,这时候给他们上的饭菜会相对软烂一些;11点半以后年轻人多起来,饭菜的烧法也会做出相应调整,更合适年轻人的口味。”

不光是金都美地社区,记者在金东区光南社区、开发区和悦社区的老年食堂,也发现有不少年轻人来打卡。

“虽然是老年食堂,但我们定位是社区食堂,所以很多年轻人也来用餐,不光有社区居民,还有附近企业员工。”金东区多湖街道光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孙俊飞表示,在满足社区老年人用餐需求的同时,他们会尽量丰富菜品,提升年轻人用餐体验。

“上班族走进社区老年食堂,反映的正是特定人群在吃饭这件事上,仍存在一定的需求痛点。”浙师大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工系副教授李伟梁告诉潮新闻记者,年轻人和社区老年食堂“双向奔赴”,不但解决了上班族的午餐难题,也有利于为食堂经营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如何在公益与盈利之间寻求生存之道?

老年食堂是政府托底、服务老年人的一种便民举措。打开大门社会化运营,如何兼顾公益与盈利?

金都美地社区党委书记刘丽莉告诉潮新闻记者,在老年食堂内用餐,75~79周岁老人每人每餐3元,80~89周岁老人每人每餐2元,9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用餐。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过爱心卡可以打8.5折。

金都美地社区食堂,划分老人用餐区和公众用餐区。潮新闻记者 朱浙萍 摄

“能够维持低价的秘诀,就是将食堂对公众开放,用对外经营的利润贴补社区老人的用餐费用。”刘丽莉认为,很多老年食堂不盈利,甚至难以为继,究其原因就是单纯定位在老年群体,过于狭窄,不如打开大门,扩大服务范围。“我觉得年轻人来老年食堂用餐是双赢,他们节省了用餐费用,吃得还健康;经营方能够良性运转,可以持续为老人和社区服务。”

光南社区的老年食堂,也是通过打开大门,对外营业,维持食堂的良性运转。孙俊飞自豪地说,食堂能实现盈利,政府、业委会再补贴一点,现在社区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食堂吃饭都是免费的。

业内人士认为,社区食堂要实现长期健康运营,要靠政府扶持和市场化两条腿走路。

“通过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社区食堂能够实现‘微利可持续’,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李伟梁认为,金都美地等社区食堂的有益尝试,很好地说明开放大门,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或物业公司来运营社区食堂,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提升效率,贴近群众需求。

他建议,相关部门及企业,要做好市场需求调研、积极拓展社区老年食堂的服务范围,在保障周边老年居民就餐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布局精准选址、打造多样化高质量菜品等方式,满足更多人的用餐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