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党的二十大特写:协同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议报告 话民生)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22
字号: [小] [大]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2-10-22

付素珍代表——

协同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付素珍代表说:“发展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事业,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

“加强老年医疗健康资源投入,提高老年医疗服务能力,有助于推动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邢台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将乡村养老机构、幸福院和乡村医疗机构建在一起、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失能有保’的发展模式。”付素珍表示,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基本有保障、普惠能满足、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本报记者张志锋)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9日 07 版


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学报告、谈体会、话落实,党的二十大代表们表示,新征程上,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为人民服务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代表们表示,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紧紧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回应了百姓期待,说出了群众心声。

“我们帮扶车间的岗位向困难群众倾斜,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甘肃省华亭市河西镇仿真花加工帮扶车间负责人岳彩霞代表介绍,2018年,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河西镇成立了仿真花就业帮扶车间,带动上千人就业,使群众实现技能致富。

近年来,河西镇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亲们全部脱贫奔小康,曾经的危旧房变成了砖瓦房,人们走上了硬化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互联网。“我将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创新产品、开拓市场、稳保订单,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创收。”岳彩霞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县委书记杜诚代表介绍,“近年来,藤县持续完善就业政策体系,依托园区平台以及帮扶车间,累计帮助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2万余人就业创业。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多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搭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桥梁,切实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相关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从事就业服务34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公共就业服务实训指导中心主任于砚华代表说,近年来,当地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就业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开展促就业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兜底帮助等方式,提升了就业服务质量和效能。越来越多的求职者通过接受就业指导形成职业规划,了解岗位需求,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于砚华表示:“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工作,帮助更多群众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各项内容让代表们倍感振奋,表示将立足本职,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护理部副主任程静代表说,多年来,她的主要工作是照顾由市属儿童福利机构转入的14周岁以上“三无”孤残人员。“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不仅要让他们活得好,还要让他们活得有尊严、生活有质量,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以及社会的关爱。”程静说。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延安南路街道淮海社区党委书记崔永明代表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挥社区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妇女就业技能培训、法治宣传等工作,为我国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省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护理员杨守伟代表已投身儿童护理事业2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方面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福利院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持续改善。”杨守伟说,如今福利院不再只是几间平房,而是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中央空调全覆盖的现代化儿童养育机构,生活娱乐、医疗康教等设施一应俱全,未来,福利院将继续对院内养育标准和水平进行细化提升。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薛荣代表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字字句句都说到我们的心坎里,成为我们物业行业从业者间的热议话题。”近年来,郑州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整合各类资源,新增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室、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助餐点等。“作为综合性物业服务企业,我们充分发挥常驻社区、贴近居民的优势,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努力做好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薛荣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培训,用贴心用心的服务赢得群众口碑。

“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努力让农村老人不仅有所养、有所医、有所安,还能有所乐、有所学、有所为。”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养老党支部书记、敬老院院长李银江代表说,“近年来,面对农村老人对于失能特护、精神慰藉等的需求,我们在农村新型社区成立居家养老关爱驿站,为社区老人提供医疗、就餐、保洁、买菜、精神关爱等上门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让更多农村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托起幸福夕阳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代表说,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我们必须提升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系统化程度,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我虽然已经退休,但将继续在一线用专业知识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记者张帅祯、郭玥、庞革平、徐隽、常钦、贺勇、尹晓宇、孙振、李欣怡、原韬雄、王洲、宋静思;统筹:陈亚楠)

(来源: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21日)


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能够跳出个人局限的人,就能够舍小利为大义,不计较自身得失而甘于奉献。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也是这样。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为资本利益集团服务不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老百姓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从长征途中的半条被子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从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二字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了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老百姓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看得重、问得细、记得牢。在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的老年餐厅,习近平总书记向正在用餐的老人们询问饭菜价格贵不贵、社区服务好不好、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居民阿布来提·吐尔逊家中,仔细察看客厅、卧室、厨房等,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就业、收入、就学、社保、医保、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我们党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12年到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10元增至35128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新时代10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坚定前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无往而不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出发,继续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得更好,为人民幸福生活接续奋斗,在为人民服务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0日 第19版)


郑功成:二十大报告首提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规范,体现长远眼光

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时提到:“健全覆盖全面、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对比以前,二十大报告首次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安全规范”的要求。

“此次报告在阐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首次提到安全规范,实际上是对社保体系建设提出安全规范的新要求,体现了底线意识、长远眼光。社保制度安全可靠、规范运行,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稳定预期和充分保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回顾过去10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就显著。2022年8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称得上是最卓越的贡献。”郑功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实现了全民医保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在2022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人员达1.45亿。

郑功成指出,在肯定社保体系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清醒地意识到,目前我国社保体系发展质量并不高,覆盖面虽然已经很宽,但仍未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因此,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还未最终成熟、定型,现行制度安排中的制度性缺陷及多层次体制建设滞后等问题,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最终建成公平、可持续的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

他分析说,我国多层次社保体系建设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定保障层次迄今尚未成熟、定型,边界不清、预期不稳,制约了其他层次保障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坚守法定保障保基本的前提下加快其定型,为其他层次保障提供清晰的发展空间。

建立多层次社保体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郑功成建议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应继续扩大并提高制度保障的质量,成为惠及全体人民的福利制度安排。例如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未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进来,大量灵活就业者与农民工缺乏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同时,已经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人中,绝大多数属于水平低的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者,明显不足以解决未来养老金的需要和重大疾病保障问题。而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均缺乏应有的合理的制度安排,致使无法充分调动市场与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因此,应当尽快统筹规划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并精准定位不同层次制度安排的功能定位。

二是要着力推进法定的基本保障制度走向统一。特别是基本养老保险必须尽快实现全国统收统支,使之成为国家层级的统一制度安排;基本医疗保险则需要在优化现行制度框架及权责关系的条件下,加快缩小职工与居民两大制度之间的差距,争取在2035年前实现两制合一,即用统一的基本医保制度安排覆盖全民,让全体人民在统一的医保制度安排下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障,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确保人民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得到切实解除,进而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

三是要加快弥补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发展不足的短板,以及与之相关的护理保险、健康服务等。这既是满足三大群体现实社会保障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在这方面,必须加大公共投入并真正撬动社会投入,在建构面向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基本福利服务制度的条件下,增强满足需要的政策精准性。

最后,还应加快完善统一的慈善财税政策,积极推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相关服务有机融合。如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慈善医疗事实上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不仅有许多慈善组织以提供慈善医疗援助为己任或重要方向,而且以水滴筹、轻松筹等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个人大病网络求助在近几年间就筹集了逾千亿元善款,资助了以百万计的困难大病患者,但目前还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与特定政策支持,这种局面需要尽快改变。

(作者郑功成,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人民日报]郑功成:二十大报告首提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规范,体现长远眼光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