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一部指导开展老年人“精神赡养”工作的力作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01-30
字号: [小] [大]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24-01-30

——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专著《老年人口“精神赡养”的支持系统构建研究——基于关怀伦理视角》

陆树程

“精神赡养”在传统文化中表述为“色养”,即从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让老年人乐享晚年,“精神赡养”是赡养老年人的“高级”要求。现当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关爱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晚年得到应有的尊严和关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专著《老年人口“精神赡养”支持系统构建研究——基于关怀伦理视角》,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深入探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老年人“精神赡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外老年人“精神赡养”支持系统问题研究多是关注社区关怀、法律保障、制度建设、家庭孝道传承、文化环境改变等单一(或某些)向度,而在我们这样一个深受伦理型文化浸润的国度,“伦理视野”研究的关注度不够,特别是没有发现“关怀伦理”在解决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中具有关键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缺乏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关怀主体、关怀原则、道德实践等方面相应成熟的理论体系构建,难以指导老年人“精神赡养”工作开展。

本专著理论特色主要是从关怀伦理学视域出发,厘定“关怀伦理”内涵与老年人“精神赡养”实践要求相契合,鲜明提出“关怀伦理”是解决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第三条道路”。继而聚焦关怀伦理应用指导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开展,从“老年人自我关怀、子辈家庭关怀、养老机构人员的他者关怀以及国家(政府)公共关怀”四个维度探索了“子系统”中关涉的诸多伦理问题,从而呈现关怀伦理在老年人“精神赡养”工作中的理论“样态”,为提升老年人“精神赡养”品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专著实践特色主要依据我国国情、家庭结构变化以及3200份问卷调查反映的现实问题,提出拓展传统“家庭子辈”单一供给支持“精神赡养”的方式,推动老年人自我、家庭、社区、社会形成关怀“合力”,并且“依境”给出具体的实践操作建议,构建了覆盖老年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维主体在内的供给支持模式。依据此模式指导,可以很好中和老年人的负面情绪、情感,维护众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也可以用来指导家庭成员通晓照护老年亲人以及与其沟通的方式方法,使亲人关系和睦乐融,家庭稳固存续;更可以切实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关护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有力助推老龄化实现和社会和谐发展。

思想巨匠黑格尔曾说:“关于精神的知识是最具体的,因而是最高的和最难的”。因此,关于“精神赡养”的研究也应是一场艰难的学术探求“苦旅”。本专著以关怀伦理为理论基础,深入探求了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指明了实践路径,可以说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也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当然,就像作者本人在专著《结语》中所言:本研究可能只是开启“门缝”式的“探窥”,但作者的研究目的可能就是想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参加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最终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赡养图景。

(作者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生命哲学研究分会会长)

来源:光明网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