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养老服务需求旺盛,护理员却存在“老龄化”、缺口大问题一线护理员,千呼万唤也“招”不来人

来源:山西晚报 发布时间:2024-04-02
字号: [小] [大]   
来源:山西晚报 时间:2024-04-02

3月22日,2024年太原市老龄委全体(扩大)会议举行。此次会议传出消息,太原市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教育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递进机制,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目前,太原市老年人口已达87.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91%,太原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旺盛。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太原市一线护理员年龄普遍偏大,最年轻的也有40岁,年长的则有60岁,一线护理员“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是招工难。“一线护理员缺口很大,智能护理机器人能够协助护理员更好地照护长者,但是不能替代。”全国“最美家政人”、山西红马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师兼保洁部主管周婕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线护理员“老龄化”、招工难并存

  早晨五六点,太原一线护理员李春平就要开始工作了,帮助老人起床、洗漱、上厕所、换衣,给老人喂饭、喂药。李春平是吕梁市人,已从事一线护理员十几年。“我和丈夫养育4个孩子,家庭开支大。护理员工作虽然辛苦,但现在月工资5000多,收入还可以,所以一直坚持下来。”李春平说。

  李春平正在照顾的老人,曾因患脑血管病导致肢体运动障碍,老人的儿女也都50多岁了,家里还有孙子辈要照顾,实在抽不开身,于是请护理员照顾。因为自己的年龄也超过50岁,对于患病老人的需求,李春平更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肢体运动障碍病情开始好转,老人的子女都十分感激她的辛苦付出。

  山西晚报记者走访中发现,太原市一线护理员年龄普遍偏大,最年轻的也有40岁,年长的则有60岁。“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待遇不高,再加上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有隔阂,年轻一点的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工作。”80后吕梁人奥美琴,是太原市某家政公司员工培训负责人,她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她身边的同事基本都是“叔叔阿姨”,同龄人很少,她很理解年轻人不愿意加入这一行业的原因:“一天要工作12小时,还需要值夜班,端屎端尿,照顾老人的工作性质也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月嫂服务周期较短,月收入较高,而护理员需要提供长时间的服务,伺候老人的护理员尤其如此,很多人不愿意做,纷纷转行去当月嫂。”奥美琴说,当前太原一线护理员存在“两低三高”特征:社会地位低、学历水平低,流动性高、劳动强度高、平均年龄高。很多一线护理员,主要是农村进城务工的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多数是为了家庭生计选择护工工作。

  “养老护理员缺口非常大,现在已经感受到压力,而未来可能更严峻,必须未雨绸缪。”周婕说,该公司一线护理员1000多人,平均年龄45岁,10年后面临无人可用的情况。

  机器人眼下无法替代护理人员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加速,养老护理服务需求旺盛,太原市一线护理员服务费呈逐年上涨趋势。目前,太原市半失能老人月护理服务费达6000元,全失能老人月护理服务费达9000元。

  随着养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变革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即智慧养老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更多家庭、更多老年人的关注,为“养老”带来了更多无尽可能。

  “以一个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举例来说,入住养老机构+平时护理产品的一年费用大约为3.6-6万元,护工护理的约为6-12万。若使用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虽然一次性花费的设备费用不低,但却可以长久循环使用,长期看来,‘智能护理’的成本相对来说是低的。”山西省老年学会会员李婧对山西晚报记者说,目前已上市老年手环、陪聊机器人等等,都是在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养老机器人能够协助护工更好地照护长者,但是不能替代护理人员。”周婕说,老人们更深层次的养老需求,不仅是生活照料,还有心理和精神需求以及人性化服务。人变老后,会逐渐变脆弱和孤独,也会更依赖其他人,这些人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日夜相处的护理人员。同时,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家庭来说,也无力大量购置智能护理机器人。

  据2024年太原市老龄委全体(扩大)会议消息,今年,太原市将加强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教育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递进机制,组织留守妇女、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方面,开展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希望更多年轻有活力的专业人员投身养老服务事业。”周婕说,首先要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的刻板印象,这个工作不是简单的“端屎端尿”,而是老人的“陪伴者”“护理者”,要让养老护理人员有职业荣誉感,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要设立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专业岗位体系,并在教育培训、工资待遇、人才保障等多领域制定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他们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养老护理领域。


内页通栏广告 内页通栏广告